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吴潜词作鉴赏(1)

吴潜词作鉴赏(1)

浏览次数: 68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吴潜词作鉴赏(1),

生平简介
吴潜(1196-1262)字毅夫 ,号履斋,先世自宣城迁溧水,潜则生于德清。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东军判官。绍定间,历太府少卿 、淮西总领,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 、江东安抚留守。端平元年(1234),陈九事 ,忤时相,罢。淳祐十年(1250),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拜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明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初,转左丞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以论丁大全、沈炎、高铸之奸,被劾,一再贬徙循州安置 。景定三年五月卒,年六十七。《宋史》、《南宋书》有传 。有《履斋遗稿》四卷,续集一卷 ,别集二卷,《履斋先生诗馀》一卷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史称履斋为人豪迈 ,不肯附权要,然则固刚肠者 。而‘抖擞’‘悲凉’(潜《满江红》有云:“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等句,似亦类其为人 。”《四库总目提要》云:“ 其诗馀则激昂凄劲,兼而有之,在南宋不失为佳手。”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云:“ 履斋词《满江红·九日郊行》云 :‘数本菊香能劲 。’‘劲’韵绝隽峭,非菊之香不足以当此。《二郎神》云:‘凝伫久,蓦听棋边落子,一声声静。’《千秋岁》云:‘ 荷递香能细。’此‘静’与‘细’,亦非雅人深致,未易领略。”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吴 潜
万里西风,
吹我上、滕五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
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
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
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
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
城头角。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悲感的词作。淳祐七年(1247)春夏,吴潜居朝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要职,七月遭受台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此词应该为吴潜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豫章为南昌旧名 。滕王阁,唐初建于南昌城西,飞阁叠台,下瞰赣江,其临观之美,为江南第一。再加上有王勃《滕王阁序》的美传,益发使其辉光焕发。词客骚人“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多有吟咏,吴潜此作亦发兴乎此。
“万里西风 ,吹我上 、滕王高阁。”起笔着题,“万里”用得极有气势 ,“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 ,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 ,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以上是写在滕王阁览景。景物写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又处处映照着《滕王阁序 》,融通了今古,拉长了视野。这段景物描写明显地浸染着作者的情绪,如“征帆木未”就包含着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来 ”不无凄凉之意,“今犹昨”则蕴含着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并且引出下片的抒怀。
“秋渐紧 ,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秋烟紧”就是秋意见深。这秋意包括上片所写西风、暮雨,如果说登临楼阁时还给人以兴致,现在则给人以相反的刺激 ,让人更觉凄怆孤单了。“ 天正远”,道途茫茫,任所还远着呢。“正”字不堪。这都是眼前所感。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种环境,这样一番景致,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触动呢 ?于是下面由近及远,回首往事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休休莫莫”,意思是说,算了、算了,显得不堪回首。这十年如果从嘉熙元年(1237 )算起(正十年 ),他多次落职,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罢退乡居 ,仕途不顺 ,去年底刚复职 ,只半年又被谪迁。这十年如果是大约言之,那么十一年前他曾任职南昌(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 ),算是旧地重游了。但是物是人非,这十年的心事,使人顿生沧桑之感。这一句感叹可能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真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他五十三岁,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他焦虑,既由于自己有志难伸,也由于社稷颠危、国难深重。去年复职之后他连呈奏章,历数内忧外患种种情况 ,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朝政,进君子退小人(《 奏论君子小人进退 》)。而言刚出,即被挤出朝廷,朝政可知矣。
“乾坤虽大愁难着 ”。“着”,安放。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 、也安放不下他的“愁”!由此可见:一、愁之易发,居其位无非惹愁添恨。二、愁之深广,颇似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 ,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 ,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 。“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滕王高阁临江渚 ”。自王勃大作问世以来,在此览景之作多矣 ,吴潜此作未与时消没而留存至今、仍堪讽咏,除了其写景的精要、生动、清畅外,就因为它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忧愤。虽然它与王勃不能相比,但仅就抒情写怀而言,该词也是沉郁动人的。
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
吴 潜
红玉阶前,
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欧鹭,
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
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
鲈堪煮。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
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
天无语。
此词是送别之作。“御带 ”,又为“ 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 ,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 :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 ,显得多么自在、轻快。“海客无心随白鸥 ”,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 ,经过上面一番周旋 ,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 、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 ,鲈堪煮。”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 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 ,正与张翰同怀 ,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 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 。“留君住”须“拚一醉 ”,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着、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可能还有别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 ,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 ,罢则无所于归。”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 ”,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1] [2]  下一页


吴潜词作鉴赏(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