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愚溪诗序》学案导学一(柳宗元)

《愚溪诗序》学案导学一(柳宗元)

浏览次数: 77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愚溪诗序》学案导学一(柳宗元),

(二)阅读讲析

1.      范读课文。

2.      自读课文。

3.      齐读、分组读、依次读。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在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 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4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三)鉴赏要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结构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愚溪”美景被弃之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机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

三:课上练习:

1.      总结7个典故的出处、原意、用意、目的。

2.      总结一词多意:为(6处)、乐(2处)、名(2处)、居(2处)、类(2处)。

3.      总结词类活用11个。

4.      总结句式7句。

一、作业:1.完成熟读3遍任务;

  翻译全文
 
译 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人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人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高三册新课程第六单元学案 

                       
                      第六单元    中国中古散文
               21.陈情表
               22.祭十二郎文
               23.愚溪诗序
               24.前赤壁赋
兴趣情境导引
    要学习第六单元了,老师说:“读这几篇文章,我们可要有思想准备啊!每读一篇文章都可能流泪。古代有人说过,读《出师表》,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者,其人必不――(暂停);读《祭十二郎文》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再停)。请同学们查检相关资料,补充我停下来不说的内容。”
  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翻书的翻书,上网的上网。
有两个同学查到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有一个同学查到宋代谢枋得《文章轨范》中的一句话:“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
有一个同学查到苏轼说的一句话:“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接着,老师让大家研究一个问题:读《愚溪诗序》与《前赤壁赋》又怎样呢?有同学说读《愚溪诗序》不堕泪者,其人必不文;读《前赤壁赋》不堕泪者,其人必不人。有同学持反对意见,读文章而流泪,是因为文章痛苦得感人之深,使人情不自禁而落泪。有同学立即反驳:“《愚溪诗序》没有痛苦之情吗?柳宗元由于被贬而自贬为愚人,苦痛之至而反语嘲讽;《前赤壁赋》没有痛苦之情吗?尽管苦中有‘悟’,试图超脱现实,实乃无奈之辞。”
后来老师作了总结。我国古代散文从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峰,经过两汉时的锤炼,发展到了中古,尤其是“古文运动”的推进,以情感表达为宗旨,出现了一些以情感人的千古佳作。本单元选的四篇散文,都是至情文章。从某个角度来讲,《陈情表》突出“孝”情,《祭十二郎文》突出“友”情,这两篇前人已有定论。《愚溪诗序》突出“文”情,是说柳宗元行文委婉含蓄,满腔苦痛不可明说,只能借溪言情,反语嘲讽而已。《前赤壁赋》突出“人”情,似乎摆脱了人生终极的痛苦,其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最后老师要求大家,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学习这几篇中古散文,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纵情诵读,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二是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好处;三是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理解“祭”“表”“序”“赋”的特点
生:老师,第



www.350xue.com
六单元的四篇文章时间跨度多大呀!从西晋到北宋,前后相距接近一千年。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时期基本是我国中古时期。我国古代历史一般认为,夏商周是上古,魏晋唐宋是中古,元明清是近古。第六单元的四篇散文写于西晋、唐宋,可以看作中古散文。我们以前学习的先秦散文,则是上古散文。
生:老师,这六篇散文真有意思。一篇“祭”,一篇“表”,一篇“序”,一篇“赋”。请问它们各有什么区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愚溪诗序》学案导学一(柳宗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柳宗元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