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九歌》的婚媒应该说仍是表层的,与《离骚》的婚媒应该是一致的。《离骚》有“吾令蹇修以为理……吾令鸩为媒兮……理弱而媒拙兮。”这种特殊的媒介实质上是为沟通君臣关系,结果不成功,“国无人莫我知兮”,只有“从彭咸之所居”,屈原最终沉江自尽了。
《九歌》多数篇章的写作应在屈原失意的前期,还未完全绝望。但失意已露端倪,并渐趋严重。《少司命》所写“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以后“忽而逝”,“与女(新女友)沐兮咸池”,结果是“望美人兮未来”。《离骚》“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两者多么相似。表层说的是恋人变心,深层说的是君臣疏离。
君臣疏离的原因与责任主要在君一方。《怀沙》说:“变白为黑,倒上为下”。《涉江》也说:“鸾鸟凤凰,时不当兮。”再看《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山野的麋鹿来到庭中吃食,该在庭中的人显然被赶走了;蛟龙应在深水域,怎么就到了浅水边?《湘君》里“桂棹兮兰木世,斫冰兮积雪”,是说舟船工具没有用于航行而用于敲击冰层铲雪堆雪。这些描述,其内涵只能是:变白为黑、倒上为下、阴阳易位。
屈原在《离骚》中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是直陈式。《湘君》里寻君女子是“美要眇兮宜修”,《云中君》的女子是“华采衣兮若英”,《山鬼》里的女子是“既含睇兮又宜笑”,是借喻式,但与《离骚》所写一致。忠臣贤士反而被谗、被疏、被贬,其内心的痛苦可以想见。因为还没被放逐,所以还存有弥合君臣关系为美政的希望,在《九歌》里也表述了这种心愿。如《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湘君》“隐思君兮悱恻”、《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湘夫人》盼望“闻佳人兮召予”、《山鬼》“思公子兮徒离忧”等等。
以上举例及分析说明。《九歌》约半数是屈原失意前期的假借祭神有所寄托的抒情言志作品。王逸说:《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朱熹《楚辞集注》说:“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王、朱的寄托说是可取的。与后期作品直陈式不同,《九歌》是采用借景(包括人物)抒情,因而更具艺术性,加之历史久远,也更难为今人理解。
《河伯》里的河伯,与女游九河,交手东行,两情相悦,如鱼得水,十分欢愉,这可以说是屈原早期得意时的作品。
《山鬼》描述的是:石磊磊,葛蔓蔓,幽篁闭天路险难,“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悲回风》有“随飘风兮所仍”,“飘风”即暴风。“东风飘”应是东风狂暴,在这种风暴下的“神灵雨”也应是大雨暴雨。狂风暴雨,雷鸣电闪,白天像黑夜,这就是《山鬼》的环境气氛,没有一丝丝郭氏所说的“有春天和风那样的感触”,相反,倒具有郭氏所说屈原失意之后的诗的“悲愤、沉痛、抑郁、奔放,有时像狂风暴雨快要来的一样,有时就竟直象狂风暴雨。”应该指出:不是“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狂风暴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山鬼》是屈原失意后的作品;表层是祭神,深层隐含着对楚国上层某些人物的愤恨、控诉和鞭挞。
钱玉趾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研究人员
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tag: 郭沫若 屈原 离骚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