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浏览次数: 57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九歌》的婚媒应该说仍是表层的,与《离骚》的婚媒应该是一致的。《离骚》有“吾令蹇修以为理……吾令鸩为媒兮……理弱而媒拙兮。”这种特殊的媒介实质上是为沟通君臣关系,结果不成功,“国无人莫我知兮”,只有“从彭咸之所居”,屈原最终沉江自尽了。

   《九歌》多数篇章的写作应在屈原失意的前期,还未完全绝望。但失意已露端倪,并渐趋严重。《少司命》所写“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以后“忽而逝”,“与女(新女友)沐兮咸池”,结果是“望美人兮未来”。《离骚》“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两者多么相似。表层说的是恋人变心,深层说的是君臣疏离。

   君臣疏离的原因与责任主要在君一方。《怀沙》说:“变白为黑,倒上为下”。《涉江》也说:“鸾鸟凤凰,时不当兮。”再看《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山野的麋鹿来到庭中吃食,该在庭中的人显然被赶走了;蛟龙应在深水域,怎么就到了浅水边?《湘君》里“桂棹兮兰木世,斫冰兮积雪”,是说舟船工具没有用于航行而用于敲击冰层铲雪堆雪。这些描述,其内涵只能是:变白为黑、倒上为下、阴阳易位。

   屈原在《离骚》中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是直陈式。《湘君》里寻君女子是“美要眇兮宜修”,《云中君》的女子是“华采衣兮若英”,《山鬼》里的女子是“既含睇兮又宜笑”,是借喻式,但与《离骚》所写一致。忠臣贤士反而被谗、被疏、被贬,其内心的痛苦可以想见。因为还没被放逐,所以还存有弥合君臣关系为美政的希望,在《九歌》里也表述了这种心愿。如《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湘君》“隐思君兮悱恻”、《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湘夫人》盼望“闻佳人兮召予”、《山鬼》“思公子兮徒离忧”等等。

   以上举例及分析说明。《九歌》约半数是屈原失意前期的假借祭神有所寄托的抒情言志作品。王逸说:《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朱熹《楚辞集注》说:“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王、朱的寄托说是可取的。与后期作品直陈式不同,《九歌》是采用借景(包括人物)抒情,因而更具艺术性,加之历史久远,也更难为今人理解。

   《河伯》里的河伯,与女游九河,交手东行,两情相悦,如鱼得水,十分欢愉,这可以说是屈原早期得意时的作品。

   《山鬼》描述的是:石磊磊,葛蔓蔓,幽篁闭天路险难,“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悲回风》有“随飘风兮所仍”,“飘风”即暴风。“东风飘”应是东风狂暴,在这种风暴下的“神灵雨”也应是大雨暴雨。狂风暴雨,雷鸣电闪,白天像黑夜,这就是《山鬼》的环境气氛,没有一丝丝郭氏所说的“有春天和风那样的感触”,相反,倒具有郭氏所说屈原失意之后的诗的“悲愤、沉痛、抑郁、奔放,有时像狂风暴雨快要来的一样,有时就竟直象狂风暴雨。”应该指出:不是“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狂风暴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山鬼》是屈原失意后的作品;表层是祭神,深层隐含着对楚国上层某些人物的愤恨、控诉和鞭挞。

钱玉趾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研究人员  



上一页  [1] [2] [3] 


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屈原|离骚)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郭沫若  屈原  离骚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