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琵琶行》轶事

《琵琶行》轶事

浏览次数: 93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琵琶行》轶事,
中秋节下午,白居易闻知巴老婆婆被牛蛮子捆走了,急忙差人把巴老婆婆和牛蛮子传到州府。这二人进了州府一看,白居易正在烘烤蜜饼。牛蛮子来个恶人先告状:“白大人,这个老婆子偷了您的家珍美食蜜饼儿,卖了许多。我要拿她归案,她却百般抵赖。”说着从包里掏出缺一点的蜜饼,恭恭敬敬地呈给白居易说:“白大人,这是证据。”
白居易接过蜜饼,瞪了牛蛮子一眼。一言不发,从锅里取出一个蜜饼,并排放在一起。老婆婆一看这两个蜜饼,真象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完全一样。呵!原来多给我钱的是白公,送饼子的也是白公,在梦中指点烤饼的仍然是白公。激动得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滚。白居易叫她坐下有话慢慢讲。巴老婆婆愤怒地指着牛蛮子说:“牛蛮子,你仗着有钱有势,连我这个孤老婆子也不放过,诬良为盗,毒打良民。请白大人作主,为小民伸冤!”说完把周身的鞭伤给白居易看。白居易一见,不由得怒发冲冠,吩咐左右立刻升堂审问牛蛮子。牛蛮子一听要审问他,吓得魂不附体,象一堆烂泥瘫软在公堂上。白居易审问清楚,喝令差役把他拖下去,狠狠地打了三十大板,逐出府去。
从此,巴才能婆婆就专门烘烤蜜饼卖,并越做越好。因白居易别号“香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此饼取名为“香山蜜饼”,并在蜜饼上凸印上这四个大字。临近中秋节,每个斋铺(即糖果糕点铺)都堆放得满满的,全城都充满了香山蜜饼的浓香气味,忠州成了有名的蜜饼香城。许多路过忠州的客人,都要买些香山蜜饼作为礼品,馈赠亲戚朋友。到了宋朝,香山蜜饼与当时全国最出名的食品“东坡肉”和“元修菜”齐名。每逢中秋节,忠州人民都要设蜜饼香案,敬月尝饼,深切怀念大诗人白居易。

二、丰都治鬼 冉红 搜集整理
白居易在忠州作刺史的时候,丰都是忠州管辖的一个县。这儿经常传出闹鬼的事。有一次闹得特别厉害,据说鬼神要降灾收拾丰都百姓,人们必须买一张天子殿出的“路引”作护身符准备去阴间见阎罗王。天子殿的不法和尚、地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串通一起,借卖“路引”勒索百姓。一张“路引”价钱昂贵,百姓为攒钱买“路引”,不吃不喝,卖粮卖帛,闹得许多人家断炊,妻哭儿号,鸡犬不宁。白居易闻讯,心中深感不安。他本来不相信什么鬼神,但听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关系着广大百姓的疾苦,于是决定微服去丰都察访,看个究竟。
白居易到丰都后,先到鬼门关探察。只见那里人山人海,人都朝一个地方攒动,拥挤不堪。寺内一尊泥塑判官,头戴软翅纱帽,身披圆领皂袍,腰束宽边犀带,脚蹬歪头皂靴。左手持着“善恶簿 ”,右手执着“生死笔”,满脸狰狞凶神恶煞。白居易也挤进人群,才发现判官神象前摆着一张香案,正在出售什么,逢人卖一张,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白居易不知是何物,好奇发卖一张走出人堆,展开一看,原来是一张黄纸,上面印着大大的“路引”二字,他恍然大悟,这便是人们传说的能免除罪孽的护身符路引。
白居易再仔细端详,路引上还盖了三个大方的红印章。字迹模模糊糊,但可以看清楚,其中一个印是丰都 天子殿的,一个是丰都城隍庙的,一个是丰都县衙门的。
当白居易看到丰都县衙门的大印时,不禁一怔。他还以为自已眼睛花了,看错了,又睁大了眼睛细细看了一遍,确确实实是县衙门的大印。堂堂的县衙门竟干这种勾光,白居易不禁轻轻叹了一声。这时,一个披着一片破麻布的老人伸出一只手到他面前,哀求道:“先生,请施舍几个钱给我买路引吧,我已有两天没有进一粒饭了,没有钱买路引。”白居易回答说:“你既没有钱吃饭,何必买路引?”“那哪成,人人都说不买路引,就不能免去罪孽,死后去地狱也得受罪,不吃不喝也得买呀!”老人回答说。白居易听了老人这番话,心情更加沉重。他给老人施舍了钱,并劝导了几句,才慢步走出鬼门关。
白居易坐在山门外的石级上小歇。他看着路引上的县衙门印章愤愤道:“岂有此理!求神拜鬼,本是巫师道士的骗术,身为一方百姓父母的丰都县令,不引导百姓重农桑,勤耕作,走正道,却与巫师道士同流合污,把堂堂御赐官印和鬼印盖在一起,欺骗百姓,榨取百姓钱财,国法不容!”他把“路引”揣到怀里,这是丰都县令的罪证,定要惩办昏官,扶救百姓。
第二天,白居易脱去便服着官服,显出本州刺史巡视丰都的真实身份,来到县衙门。这时,县衙门正摆酒宴,县里的土豪劣绅、天子殿里的不法和尚正和县令聚集一堂,举杯庆贺这次卖“路引”赚了一大笔赃款。白居易看着一个个肥头大耳的人都喝得醉熏熏,大厅里杯盘狼藉,不由火从胸中冒,直想发作。得碍于面子,他只好忍住,只说来找县令查询公事。县令酒醉昏昏,后来明白是刺史来了,一个晴天霹雳,三魂吓掉两魂。他拱手哈腰站在刺史面前,唯唯诺诺迎候,不知说什么为好。
晚上,白居易果然找县令察问公事。他故作闲聊地问道:
“听说丰都闹鬼,百姓都争买天子殿的路引作护身符准备去阴间,是真的吗?”
“是!是是。”县官吞吞吐吐地应道。
“你见过鬼吗?信鬼吗?”白居易又问。
“下官并没有见过鬼,也不相信。”县令回答。
“既然没有见过鬼,也不相信鬼,那为什么给鬼开路引呢?”白居易又问。
“那是天子殿里的和尚们干的。下官不知。”县令回答。
白居易马上取出路引送到县令眼跟前,说:“这颗县衙门的公印为什么盖在这上面?”
县令一看白居易拿到一张路引,上面有县衙门的公印,立刻吓得脸色铁青,吱吱唔唔地说:“下官有罪,下官有罪!”原来,县官为了和天子殿里的和尚共分卖路引赃款,便把县衙门大印盖在路引上,万万没有想到竟被州刺史大人白居易发现了。他象一个被人抓住了手的贼,狼狈不堪。
白居易责令县老老实实招供了他勒索面姓的罪行,并把其他压榨百姓搜刮民指民膏、贪赃枉法的事也招供了。白居易令县官把卖路引勒索来的钱全部退还百姓,并依法对县官和天子殿里的不法和尚治了罪。丰都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称赞白居易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清官。


《长 恨 歌》轶 事 毛主席手书《长恨歌》
(北京)臧克家

毛主席高艺多能,这固然由于天才过人,实际上得力于勤学苦练。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也是书法家,草书尤胜,卓尔不群,被誉为“毛泽东体”。不少人学习他的字,有的还开办展览,形体毕肖,可以乱真,他在给朋友的函件中,他自书诗词当中,有的删改涂抹,率真亲切,令人喜爱。
我欣赏毛主席的书法,风格别具。他学过张旭、怀素,但情调有所不同。字格与性格,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仿其体,可以形似,求其神似则大难矣。
半年前陕西周至县仙游寺文管所负责同志来访,他和我比较熟,几年前他曾来要我为周至县胜迹——仙游寺题写寺名,并为之写了一首五古。仙游寺,创于隋代,唐宋以来,著名文豪诗人,到此览胜,准备刻石立林,以垂永久。他此次前来,专为将毛主席手书《长恨歌》刻石,约我写跋语一事,说着,他把毛主席手书《长恨歌》展列于我的目前。我眼光注射,喜从心来!我听说过这个消息,恨未曾见!我仔细询问他从何处得到这件珍品?他一一向我道来。为寻求它,经过许多曲折,难以说述,最后从中央档案馆找到了田家英同志的这个复印件。另外,他还详谈了《长恨歌》产生的情况:白居易,元和元年,来做周至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作了诗。其中有句“曾于太白峰前过,数到仙游寺中来。”仙游寺,当时就是有名的胜迹。卢纶、吴道子、王勃、韩□、岑参、朱庆余、薛能、李商隐、苏轼、苏辙……等诗人、画家都曾前来览胜。这里距马嵬坡仅六十里,杨贵妃丧生五十年后,王质夫曾去游览凭吊过,归来后,陈鸿有感而作《长恨歌传》,劝白居易写首诗以咏这个人间尤物的悲惨下场。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诗篇——《长恨歌》,就在仙游寺里产生了。它不但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传诵,作者也很赏识它。在评价自己得意之作时,曾这样高吟过:“一曲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毛主席一定很欣赏这首“有风情”的佳作,所以亲手书而出之。
毛主席的这件珍品,世人罕见,长约一尺,宽八寸。字行疏朗,极富韵味。揣之以情,一定是公余闲暇,心不旁鹜,悠然挥毫,如水流注。因诗太长,未能终篇,始于“汉皇重色思倾国”,终于“惊破霓裳羽衣曲”。总十纸,二百二十四字。毛主席对文艺作品,另具只眼,不同凡俗。他既注重思想性,也重艺术性。他所书古诗词,也是百花齐放,古代诗人词客,千家万户,经毛主席濡墨书写,使诗、书成为双壁。有的同志或以毛主席手书《长恨歌》未成全壁憾:我则不然。缺隐之美,弥足珍贵。
载自《臧克家散文》第二集

毛泽东爱听《长恨歌》
郭金荣

凡是与毛泽东有过一些交往的人,无不知道毛泽东嗜书如命的特点。即使到了耄耋之年,这一癖好仍无丝毫改变。
据毛泽乐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跟书籍真是形影不离,在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的休息室里,甚至卫生间的小柜子上,都放着书。每当他要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带些什么书,他经常是亲自拟个书目单,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会根据书单所列,把书都备齐,给他带上。在火车上,在轮船上,他都不会间断他的读书活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琵琶行》轶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琵琶行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