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琵琶行》轶事

《琵琶行》轶事

浏览次数: 93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琵琶行》轶事,

洛 阳 轶 事 传 说                白  剑

(一)民 间 传 说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后裔繁衍,世居洛阳。白居易后裔以先祖功德为荣,流传许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神奇迷离,生动感人,充分反映了白居易后裔对先祖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一、神鹿引路 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顺帝失位,洛阳大乱。白居易家族百余人,各奔他乡谋生,白公三十二代裔孙介、超兄弟二人,为避兵乱,西逃宜邑,居宜阳城北门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归迁洛城南庄,超公则安居宜阳。介公归洛后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备好祭品,一行十余人,经伊河,船夫闻讯,争相免费摆渡。介公欲付银两,船夫答道:“若非白氏先人开凿八节滩,吾当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于连年战事,白文公之墓碑毁茔平。琵琶峰周围,杂草丛生,介公等人几经周折,仍未找到先茔。介公心思:“难道我白氏裔孙从今无从拜祖不成?”忽然,众人面前出现一只黄色神鹿。 介公对众人言:“定是先祖显灵,遣神鹿引路而来。”于是,众人尾随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丛中发现白公墓残碑。介公见祖茔如此残状,心情沉重,决意重修白公之墓。经过二年的精心筹划,于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公之墓,又将白氏宗谱整理成册,使白氏谱系免于断续。迄今,白氏后裔对介公修墓立石、续修族谱之事,有口皆碑。
二、将军拜墓 
民国年间,大军阀吴佩孚驻兵洛阳,欺上压下,独霸一方。冯玉祥大将军奉命讨吴,围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伤亡惨重,军心混乱。冯将军心如火焚,当晚视察军情,月光下发现白文公之墓,令随从退下,亲拜白公墓。叩毕,仰头道:“诗神在天之灵,倘若保佑顺利攻克洛阳,日后定为汝修墓。”冯将军拜墓后,次日再次组织攻城,果然一举攻破洛阳。吴军节节败退,吴佩孚也被赶出洛阳。
庆功宴后,冯将军继续西征,因军务繁忙,大将军竟忘记了修墓之事。行至陕西潼关,忽有一白发老翁从天而降,拦住大将军的高头大马。大将军问道:“哪道神仙,因何挡道?”老翁反问:“将军可记得洛阳之战,琵琶峰前许诺老翁之事?”冯将军如梦初醒,立即下马叩拜:“诗神请回,三日之后定返洛为公修墓。”待冯大将军抬起头时,老翁已悄然消失。冯玉祥将军迅速回马,重返洛阳,专程修复了白公之墓。从此,大将军冯玉祥拜修白文公墓之事在洛阳民间传为佳话!
三、白牡丹 
白公墓前有一牡丹池,种植着清一色的白牡丹,盛开时节,如朵朵白云,把琵琶峰装扮得分外娆娆。据说,这是白公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传,唐元和年间,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红牡丹为富贵,白牡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种花者干脆将白牡丹连根拔掉,任意践踏。此时,白公因母病逝,辞官丁忧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公“兼济天下”之志不能实现,十分苦恼。见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联想自己的处景,随吟诗道:“白花冻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公怜悯白牡丹,他将被抛弃的白牡丹收集起来,“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从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履道里,所养植的白牡丹已是琼玉满园。这年冬季,白府院内的白牡丹忽然开放,与白雪竞美,与红梅争艳,而且花大出奇。白公请来亲朋友好友以及“九老会”的成员前来赏花,轰动洛阳。赏花毕,公设酒宴招待众人,送别客人回府,忽见一群美貌少女着白衣,戴玉花,从牡丹丛中走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声高唱白公《白牡丹》诗:“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下漫夸兰……”白公酒醒后,欣喜不尽,意识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临终,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种植白牡丹。
四、一白二姓 
在洛阳白氏后裔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一白二姓”,或叫“石白之分”。即洛阳地区一部分白姓为“石敬塘”之后代,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为石白,不出口的“白”姓为正宗香山后裔。
传说,白居易与石敬塘同朝奉君时,一次,石敬塘与皇上娘娘下棋,一阵风吹过,棋子撒落满地,石敬塘捡棋子时,不慎摸到了娘娘的脚。娘娘大哭,告于皇上。皇上大怒,传旨:“将调戏娘娘的罪人石敬塘家灭九族。”文武百官,无人敢言。白居易弄清真相后,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见白居易上来奏本,赋诗一首:“大胆石敬塘,敢摸娘娘脚。居易来保奏,当知罪不赦?”面对皇上的质问,白公也赋诗对答:“不是石胆大,并非想作恶,风吹棋子落,误摸娘娘脚。”尽管白公全力保本,石敬塘仍未逃脱家灭九族之厄运。部分石姓将祖茔上的“石”字上面一横涂去,填于“口”字中间,变“石”为“白”,逃脱了朝廷的追杀。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为白姓了。
该传说实为荒唐之传说,因石敬塘为后晋人,比白居易所处的唐代晚百余年,不可能同朝奉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白居易当朝面君,直言敢谏。编造此故事的人用意在于此焉!

  忠 州 民 间 故 事                  周康杰 等
一、香山蜜饼 周康杰 搜集整理
“香山蜜饼”是四川省忠县的传统名点。此饼用小麦面粉、蜂糖、香油等制作,经烘烤而成。形如圆月,厚寸许;色似桔黄,油亮亮。质疏松泡酥,味甜腻隽永,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相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创制的。不仅他自已吃,而且还寄给在万州当刺史的好朋友杨八使君品尝。寄饼时还写了一首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那时,忠州人不会作发面加糖的烤饼。只有一家姓巴的老婆婆会做死面烤饼。由于不大好吃,生意总是不好。一年,白居易在中秋节前几天路过这个小饼店,见门可罗雀,店内冷清,一派萧条景象。他进店去买了一个饼子,给了十个饼的钱,转身就大步流星走出店外。等巴老婆婆追出店门看时,白居易的背影已消失在人群中。
第二天,白居易叫人送给巴老婆婆两个纸包。送东西的人说道:“一个纸包是‘托窖面’(即发酵母面),你把它放在缸里和好面粉,等发‘长’了;再加蜂糖揉匀,用麻油浇锅,烘烤成饼。”说完就快步走了。巴老婆婆听得出神,正要问是谁送的,那人已不见影子了。巴老婆婆打开两个纸包一看,一个纸包是一个黄亮亮的烤饼,音气扑鼻。她用手掰了一点放在嘴里品品味,知道里面有蜂糖,是用麻油烘烤出来的。巴老婆婆看了这两个纸包,就明白送饼人的意思了。她高兴得泪水满眶,心想:“世间还有这样好的人!”
巴老婆婆把烤饼的原料准备齐全,又把“托窖面”放到面缸里,再用面粉和好。半夜三更时,面粉已发了,巴老婆婆照着送饼人说的方法,先把面揉好,然后放进蜂糖,再揉均匀,做成圆饼放在麻油锅里烘烤。一连烤了几锅都不成功,不是烤焦了,就是没有完全烤熟。巴老婆婆不灰心,继续再烤一锅。由于太疲劳,她依着灶台打起瞌睡来了。……忽然一个老头站在灶门前,用火钳在灶里舞动着,仿佛在调节灶火的大小。一会儿又用鼻子闻锅里冒出的气味。饼子快要烤熟时,老头捋着胡须笑嘻嘻地对巴老婆婆喊道:“快起锅,烤好了!”巴老婆婆猛然惊醒。急忙揭开锅盖,铲起饼子。一看,饼子不糊不生,黄亮亮油灿灿,香气四溢。巴老婆婆抬起头来看灶前的老头,可连影子也没有了,只有明亮的月光从窗眼里射进锅台上。巴老婆婆如梦初醒,此后,每一锅饼子都烤得很成功。
中秋节前一天,巴老婆婆把店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将新烤的蜜饼摆在货柜里。饼香飘出门外,过往行人随香气寻进店来,看见这样香的烤饼,都争先恐后购买,有的甚至买了七、八个。小店子挤满了人,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蜜饼卖光了。
此时,有个恶霸牛蛮子,闻讯赶来买饼子,可一个也没有买到。牛蛮子怒气冲冲地喝叱道:“老婆子,有饼子给老子端来,没有饼子到我家去烤。”巴老婆婆白了牛蛮子一眼说:“饼子卖完了,我的柴门要人守,老婆婆不去攀高门。”牛蛮子恼羞成怒吼道:“好个鬼老婆子,敬酒不吃吃罚酒。弟兄们,给我搜!”一帮如狼似虎的狗奴才把店子通通搜了一遍,只搜出了的个缺边饼子。牛蛮子拿起这个饼子一看,不由一怔:这是白居易最喜欢吃的蜜饼,我曾偷偷地看见过,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从老婆子店里钻出一个来了?他恶声恶气地问道:“老婆婆,这个饼子是哪里弄来的?”巴老婆婆斜他一眼说:“是一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快还给我。”牛蛮子发狂地喝道:“死老婆子,你好大的胆子。这是堂堂州府太爷的家珍美食,你却偷窃许多来卖了,真是罪该万死。来人呀!把老婆子捆到官府问罪。”几个狗奴才用麻绳把巴老婆婆捆扎起,推着往前走。巴老婆婆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人穷志不穷。从未偷鸡摸狗。那个饼子是一个好心人送给我的。还我的饼子,还我的……”几个狗奴才不由分说,连推带拖地把巴老婆婆拉到牛家大院。牛蛮子喝退了几个狗 奴才,亲自给巴老婆婆解了绳子。嘻皮笑脸地说:“巴老太婆,今天把你委屈了,请你多多包涵。请你到我府,帮我烤几锅蜜饼,中秋节好款待客人。”巴老婆婆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抬手向牛蛮子脸上“啪!啪!”打了两个响亮的耳光。牛蛮子被打得火星直冒,脸上的横肉抽搐几下,用手捂着脸歇斯底里嚎叫:“快来人哪!给我狠狠地打。哼!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把巴老婆婆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又强迫她烤饼,可巴老婆婆死也不给牛蛮子烤饼子。

[1] [2] [3]  下一页


《琵琶行》轶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琵琶行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