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浏览次数: 87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4] 《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73页。

[5] 见《读书》2000年第5期,第68页。

[6] 国民性是一个弹性的概括范畴,它既可狭义地指民族的文化社会性格特征,也可广义地概括民族的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及文明素质等特征。本文中,与刘禾对明教士的批判相对应,我采用广义的国民性概念。

[7] 刘禾惊人地发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翻译者将“夷”翻译为“野蛮人”,歪曲了清政府的意思,造成清政府“夜郎自大”的假象!一个带有贬义辞源的概念(古代便有“四夷八蛮”之说),刘禾认为应译为“陌生人”之类,而一个明明中性的“国民性”,刘禾却看出它的贬义性。这就是跨语际研究的优势体现吗?

[8] 同4,第26页。

[9] 同4,第290页。

[10] 同4,第288页。

[11] 同4,第80页。

[12] 同4,第83页。

[13]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包括诸多学术性话题,笔者将另文对此专门讨论。



www.350xue.com
[14] 《寻找文化的尊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41页。

[15] 曾有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到大医院看病千万不要按态度好坏挑医生,那些态度不好的医生往往是有真本事的,他对你态度不好,可能正因为你没大毛病。

[16] 《坟》《灯下漫笔》。

[17] 同2,第77页。

[18] 同4,第293页。

[19] 笔者将“常德”视为“圣德”、“美德”之下的底层道德规范,参见拙著:《审美价值系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257页。

[20] 这种劣根性素质,甚至被咱某些知识分子同胞带出国门,在国外丢中国人的“面子”。笔者出国旅游时,竟发现一条“规律”,就是宁肯与语言不同的老外打交道,也千万别信咱“爱国”同胞(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导游)的话,他们爱的只是我口袋中的钱!我为自己的同胞情谊被利用而愤慨!但却不能象刘禾这样向“西方主义”发泄,因为那与人家“话语系统”无关。

 

本文发表于吉首大学学报  2002年  第1期

 

杨曾宪      研究员       青岛社科院   邮编:266003

电子信箱:yangzeng@public.qd.sd.


(刘禾认为鲁迅国民性思想的主要来源,是明恩溥教士写的那本《中国人的素质》,鲁迅的阿Q简直就是明教士理论的拷贝。鲁迅几乎是在形象化地阐释作为殖民话语的国民性理论。因此,刘禾认为鲁迅的国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浦的殖民霸权话语,进而否定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杨曾宪在"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一文中,对刘禾的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



上一页  [1] [2] [3] [4] [5] 


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鲁迅  神话  国民性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