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4] 《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73页。
[5] 见《读书》2000年第5期,第68页。
[6] 国民性是一个弹性的概括范畴,它既可狭义地指民族的文化社会性格特征,也可广义地概括民族的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及文明素质等特征。本文中,与刘禾对明教士的批判相对应,我采用广义的国民性概念。
[7] 刘禾惊人地发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翻译者将“夷”翻译为“野蛮人”,歪曲了清政府的意思,造成清政府“夜郎自大”的假象!一个带有贬义辞源的概念(古代便有“四夷八蛮”之说),刘禾认为应译为“陌生人”之类,而一个明明中性的“国民性”,刘禾却看出它的贬义性。这就是跨语际研究的优势体现吗?
[8] 同4,第26页。
[9] 同4,第290页。
[10] 同4,第288页。
[11] 同4,第80页。
[12] 同4,第83页。
[13]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包括诸多学术性话题,笔者将另文对此专门讨论。
www.350xue.com
[14] 《寻找文化的尊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41页。
[15] 曾有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到大医院看病千万不要按态度好坏挑医生,那些态度不好的医生往往是有真本事的,他对你态度不好,可能正因为你没大毛病。
[16] 《坟》《灯下漫笔》。
[17] 同2,第77页。
[18] 同4,第293页。
[19] 笔者将“常德”视为“圣德”、“美德”之下的底层道德规范,参见拙著:《审美价值系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257页。
[20] 这种劣根性素质,甚至被咱某些知识分子同胞带出国门,在国外丢中国人的“面子”。笔者出国旅游时,竟发现一条“规律”,就是宁肯与语言不同的老外打交道,也千万别信咱“爱国”同胞(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导游)的话,他们爱的只是我口袋中的钱!我为自己的同胞情谊被利用而愤慨!但却不能象刘禾这样向“西方主义”发泄,因为那与人家“话语系统”无关。
本文发表于吉首大学学报 2002年 第1期
杨曾宪 研究员 青岛社科院 邮编:266003
电子信箱:yangzeng@public.qd.sd.
(刘禾认为鲁迅国民性思想的主要来源,是明恩溥教士写的那本《中国人的素质》,鲁迅的阿Q简直就是明教士理论的拷贝。鲁迅几乎是在形象化地阐释作为殖民话语的国民性理论。因此,刘禾认为鲁迅的国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浦的殖民霸权话语,进而否定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杨曾宪在"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一文中,对刘禾的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
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tag: 鲁迅 神话 国民性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