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浏览次数: 23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空虚”“了然”在这里是什么含义?

这是字面上的环境描写,实际上的心理描写,表明阿Q此时生计没有着落,穷途末路的感觉。

说说“求食”一词的言外之意。

“求食”是动物找食的用语,可见此时的阿Q已经十分悲惨,落到维持动物性的生存的地步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赵太爷之流的可恶与残忍,因为就是他们把阿Q逼到这种地步的。

阿Q真的“并不想要”吗?

他并不是不想要,而是阿Q本质上是一个老实人,他不会做那种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事,所以他知道馒头是要不到的,人家也决不会赊给他吃。

阿Q的狡辩突出表现了他性格中的哪一方面?

表现阿Q性格中的圆滑无赖。

简述阿Q是如何被迫进城的。

阿Q调戏赵府上的奴仆吴妈,被赵太爷打骂并勒索,还断了他的生计,看到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在未庄生存下去了,他就决定进城。

与《孔乙己》中孔乙己买酒时的“排”比较,这里的“扔”字表现阿Q什么心态?

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五文大钱”,用“排”表明他此时穷困潦倒,五文大钱得来不易,出手时有些舍不得,生怕多给,故用这个“排”字。而这里阿Q刚从城里回来,人家不知他的底细,他也因为做小偷得了些钱,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摆阔,所以他故意“扔”,这个字还带有声音的意思,表明他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注意这里的“肃然”和下面几段的“赧然”“凛然”“悚然”“欣然”,分析“听的人”的心态变化过程。

未庄人趋炎附势,所以他们听说阿Q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当然就肃然起敬了;而当他们听阿Q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Q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听的人”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听的人”听完后觉得过瘾,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了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听的人”为什么一方面“叹息”,另一方面又“快意”?

“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

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节,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Q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前面情节里,妇女躲避阿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Q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Q了,是因为阿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是喜欢阿Q,而是喜欢阿Q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Q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的态度。

说说“不觉失声”对刻画赵太爷妙在哪里。

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Q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

说说阿Q从中兴走向末路的过程。

阿Q所谓中兴,是他在城里做了小偷逃回家来,又在未庄人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受到人们的一段时间的尊敬;而阿Q卖那些偷来的旧货,并且坦率得可爱并不讳言自己做过小偷的经历,使他的地位在未庄人心里大跌,重新回到进城前的地位。尤其是赵太爷想捡小便宜而未得,更暗示着阿Q末路的到来。

绍兴光复这么庄严的事件,作者却用阿Q卖搭连给赵白眼这件事来作补充说明,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有什么用意?

一方面说明普通老百姓并不关心什么绍兴光复,而只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辛亥革命与人们的生活差得太远;表明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怀疑的,把绍兴光复与阿Q卖搭连这事联系在一起,显得滑稽可笑。

阿Q为什么先讨厌革命很快又向往革命?

阿Q身上有着狭隘保守排斥异端的思想,他天生反对变革现实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一开始听到革命时很反感,觉得与他为难,所以“深恶而痛绝之”;可是他身上又有盲目趋时的特点,加上他对现状的不满,尤其自己生活的不痛快,看到举人老爷这样怕,所以他自然又向往革命了。阿Q对革命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表明阿Q对革命态度的不稳定性,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误解。

将“老Q”与前面“混小子”对比,揣摩一下赵太爷的内心世界,说说此时的赵太爷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赵太爷。

此时是一个惶恐狡诈卑怯的赵太爷。

阿Q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用我们的话来概括就是金钱、权力、女人。

说说“革过一革的”这五个字的含义。

表明当时“革命”一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又不理解什么是革命,所以老尼姑演绎说“革过一革的”,这是对革命的绝大讽刺。所谓革命,就是假洋鬼子和秀才的打砸抢罢了。

说说“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揭示两个反动人物“革命”行动的丑恶卑劣,意味深长。也从一个侧面揭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夺取革命果实的史实。“情投意合”“革命”含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阿Q与赵秀才、假洋鬼子虽“素不相能”,但都想到去静修庵“革命”,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革命动机都是十分低下的,无非就是找一些弱者来欺负一番,找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来革一革罢了。它让读者明白,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说明什么?

说明“革命”换汤不换药,许多投机分子钻进革命队伍中,窃取了革命果实。

“空荡荡”用得妙在哪里?



www.350xue.com
这个词把人们看惯了脑后的辫子,而现在一下子看不到辫子时不习惯的微妙感觉写出来了,很有滑稽感。

说说“惊服”一词的含义。

这个词刻画了未庄人前后相连的两种心态,先是猜想“银桃子”可能是当大官的象征而吃惊,过后很快便佩服,表明未庄人的趋炎附势心理。

假洋鬼子的这段“演讲”,满口“鬼话”,不提辛亥革命的真正功臣孙中山、黄兴等,却提一个投机分子洪哥。说说这段话刻画了假洋鬼子一副怎样的嘴脸。

满口鬼话,大吹牛皮,捏造革命经历和革命资本。半吊子知识分子,外表新式,实际上是一个投机、善变、钻营的封建余孽。他的这番话只能蒙骗没见过世面的未庄乡下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阿Q正传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