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洋先生”为什么不准阿Q革命?
假洋鬼子作为一个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式资产阶级人物,注定与广大人民有着天然的隔膜,并没有丝毫共同的利益可言。尤其是,假如假洋鬼子同意了阿Q与他一起共同革命,那么就会认为是对自己身份的极大污辱。所以他决不准阿Q革命,决不会与阿Q共一条战壕。
阿Q认为“再没有别的路”,你认为呢?
凭阿Q当时的觉悟程度,他认为自己是无路可走了,实际上他也确实是无路可走。本来可以投奔真正的革命党,但按照他的觉悟,他不可能找到真正的革命党。
这两段话用了六个“抬出了”,对于表现阿Q此时的心情有怎样的效果?
强调阿Q没有被邀请革命而表现的焦虑不安的心情,更体现他革命动机的低下,那就是想分点东西。
未庄人为什么既“快意”又“恐慌”?
“快意”是因为未庄人平时虽说敬畏赵太爷,但作为被压迫者,心底里还是恨赵太爷这种压迫者,所以听说赵家遭抢,自然就“快意”;“恐慌”是因为对形势不了解,怕危及自己的财产和性命。
用这么多兵捉拿阿Q,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揭露统治者的残暴与虚弱。
“高明”通常是什么意思?这里怎么解释?
“高明”一般是指见解、技能等的高超,这里作者是一种创造性的用法,意为高大明亮。意思就是土谷祠并没有比大牢更好。
说说你对阿Q下跪的看法。
阿Q的下跪,表明他身上的奴性根深蒂固。见到官就下跪,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者对人民驯服的结果,背后的实质是对国民人格的污辱,但国民长期习惯如此,就像阿Q一样,觉得某人有来头,就自然下跪。作者描写这一情节,一方面是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另一方面是批评国民的奴性人格。
“画圆圈”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阿Q什么性格?
表现阿Q的死爱面子,死到临头还不觉悟。
小说中前后共几次写阿Q“睡着了”?说说其言外之意。
大概有五六次写他“睡着了”,这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含着他的麻木不仁。作者焦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死到临头的阿Q,精神上还如此“泰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表明阿Q精神麻木到了极点。
“狼”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狼”象征着那些麻木的看客,不仅充当看客,也充当统治者刽子手的帮凶,一起来吃掉阿Q。
“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万变不离其宗,顽固的封建阶级本性不变,得了“银桃子”比作“顶子”“翰林”,失了辫子如丧妣,终于还是迷恋封建王朝的“遗老”。
独写一段未庄人对阿Q被枪毙后的态度来结束本文,它隐含作者什么用意?
给读者揭示一个十分悲观的现象:社会仍是如此黑暗,国民仍是如此愚昧,中国,何时才能得救?
教学建议
一 这是一篇有趣又不失深沉的小说,估计一部分学生以前读过,一部分学生在拿到新书后也可能进行了阅读,这就为教学打下了基础。尽管这样,还是要在课前布置预习,要求是:通读课文,用铅笔画出认为精彩的语句;思考旁批提出的问题,思考的结果可用铅笔记下。
二 教学步骤
1写作背景介绍。大约用十几分钟介绍《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2朗读课文。按照一定速度朗读课文,一课时朗读两章左右;参考课文鉴赏说明中的“内容分析”,简单概括每章所写内容,理解一些字词和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并对旁批问题进行简短解答。这样大约需要四至五课时。朗读方式可以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轮流朗读和集体朗读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读完一章讨论本章提出的旁批问题。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活跃课堂气氛。朗读阶段就是要让学生开心的阶段。
3整体讲解。结合课后练习,花二至三课时,对课文进行整体讲解,帮助学生总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课文鉴赏说明中提供的内容。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理性思考的阶段。
三 其他注意事项:
1旁批问题多,不可能一一给予详细回答,这一点教师要灵活处理,大部分问题点一两句就可以了,不搞联想发挥;有些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回答。
2课文鉴赏说明比较详细,这些内容不可能全部讲给学生,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使用。
3可以用一二课时让学生讨论,就作品的各方面发表自己看法;或者大致设计出一个或几个讨论题目,如:吴妈该不该那样做?阿Q应该怎样革命?《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何在?等等。或者进行一次年级辩论比赛,或写作读后感比赛,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4要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有关文章,以帮助理解作品。
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 《阿Q正传》与鲁迅
- › 阿Q正传(教参:解题指导/教学建议 )
- › 阿Q正传(教参:有关资料)
- › 《鹿鼎记》与《阿Q正传》
- › 《阿Q正传》备课笔记
- › 论《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
- › 质疑刘禾的话语霸权|阿Q正传|鲁迅
- › 20世纪中国文学关键词:鲁迅、《阿Q正传》
- › 《阿Q正传》中的心理描写
- › 从《阿Q正传》看鲁迅先生对“群众”之态度
- › “人学”小说——《阿Q正传》
- › 拯救沉默的国民魂灵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 › 从受辱到抗争,由自在而自觉——解读《阿Q正传》
tag: 教学 阿Q正传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