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浏览次数: 16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2004年高考备考策略

——鉴赏、阅读、写作

三、作文

《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D)。(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D)。(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话题作文,灵活自由,想像空间广阔,能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各展其才,有利于公平竞争。

高考作文的命题范围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1)道德品质修养;(2)求学治学之道;(3)社会现象;(4)文化现象。2001年的话题是“诚信”,2002年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都属于“道德品质修养”这一类。

文体主要是:(1)记叙文;(2)议论文;(3)散文。

一、明确主旨

主旨是作文的灵魂和统帅,主旨不明,难以为文。动笔之前,首先要分析命题意图,明确题目的基本要求,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再根据题目要求确立文章的主旨。主旨明确了,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就有了依据。

话题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并不是不讲文体,而是让学生自选文体。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应按选定的文体写作。其实是限定一个写作范围(即话题),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确立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命之题写作。下面举一个例子作简要说明。

作文题:

皎洁的明月,能引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情思:思故乡,思亲人,思过去,思未来。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明月,赞颂明月,将美好的情感、高洁的志趣寄托于明月。请以“明

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写成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首先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定文体。

1.如果写记叙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忘不了那一轮明月》;主旨:记叙一个或几个发生在月夜中的事情,或描述几个月光下的动人情景,赞颂伟大的母爱。所记之事要与明月有关,以扣住话题。

2.如果写散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月下心语》;主旨:借月抒情,托月言志,对月倾诉心声,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3.如果写议论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明月与诗词》;主旨:从不同的侧面论述明月与诗词的关系。

高考作文,贵在创新,难在创新,如果在命题立意上别出心裁,则能收出奇制胜之效。

 

 

 

 

二、理清思路

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旨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结构和条

理问题,实际上也是思路问题,首先要搞好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行文中还要

注意文句的次序,就不同文体而言,议论文一般是按照论证思路来安排结构,常见的结构形

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记叙文一般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

构,常见的有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环式、扇式等,具体写法上又有顺叙、倒叙、插叙

等,而选好一个得当的线索,是记叙文结构安排的关键;说明文一般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特

征和它本身具有的条理性来安排结构;应用文则是按照各自的基本格式安排结构。文章的结

构虽然多式多样,但也有“道”可循,有“格”可依。训练中,首先要掌握好一些常见的基

本结构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也可以通过剖析典范文章的方法,学习借鉴别人安

排结构的成功经验,经由模仿、借鉴,走向创新之路。

(一)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

横列式论述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可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一个排比句。

引论

本论 分论点(一)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二)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论

“?”的联想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正是这样大胆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小女孩面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旋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争奇斗妍。

“?”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

(本文作者陈婷,编者的学生,考入武汉大学)

 

本文思路结构:

“?”的联想



www.350xue.com

引论:比喻兼排比引论

本论:分论点(一)“?”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备考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