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不作阅读的奴隶

不作阅读的奴隶

浏览次数: 27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不作阅读的奴隶,

不作阅读的奴隶

                                                       ——猜读法例谈

      

       我们的阅读常常是被动阅读!能不能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阅读主动起来呢?能的,它就是美国阅读教学常常采用的“猜读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采用的就是猜读法。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边读边比较,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细读,不一致的地方,则细心比较,找出优劣。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这种猜读法,是指在阅读时,以所了解的内容(作者、背景、题目或前文)作为前提,对文本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骤(以《荷塘月色》为例):

一、       时间猜背景

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老师给你介绍时代背景,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文中涉及的时间、时代,特别是文末署明的时间(一般有),推知写作背景的大概。如《荷塘月色》文末就署有时间“1927年7月”,我们就大致可以推出背景:“四一二”政变后,大革命失败时。那种背景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时不知怎么办,心里很是苦闷。从朱先生自己的文章《哪里走》可以印证我们的猜测不谬:“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指政治上的左中右三条路──笔者),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同时代的诗人徐志摩也有相同的感慨,《我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就是明证。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也告理解。

二、        作者猜思想

作者朱自清,我们大致了解一些,还可从文末标明的创作地点“北京清华园”猜出一些,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一时的惶惑,在所难免。上面猜出的时代背景,也已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想。

三、        题目猜内容

看到题目《荷塘月色》,再怎么也能猜到要写荷塘,要写月色,进一步能猜到要写荷塘的四周,去荷塘及回家。由是,大致内容、线索或许就有了。

四、        前文猜后文

读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或许可以想到作者要找个什么方法消愁。读到“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你可能猜到作者要借“景”消愁了。读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你可能会猜到作者可能回到现实中了,然而一当读到“忽然想



www.350xue.com
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能又要借“想”消愁了。然而一读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自然会想到作者又回到现实中了。这样不断猜想,不断印证,自然其乐无穷。

五、比较找不足

更重要的是读完后,通过比较找出不足,因为这是一个鉴赏甚至写作水平飞跃的一个过程。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找自己的不足,一是挑作者的刺儿。

通过回想全文,我们猜测的背景及作者大致不差,然而根据题目推测的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没想到作者去的路上把环境描写得那么“幽僻”与“寂寞”,写了那么多的心理活动:“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便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作者“颇不宁静”的原因:作者在人群中不自由,特别是心灵不自由!我们没想到作者把月与荷结合起来写,创造了那么幽美、宁和的意境,真正让作者偷得片刻的宁静。我们更没想到的是作者产生那么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江南采莲的美好的旧俗,自然又让作者得到片刻的解脱。然而,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自己的门前”,回到了“颇不宁静”的现实中,尽管在荷塘盘桓了很久——“妻已睡熟好久了”!

    所以我们一直反对把本文的主题归结为“既有淡淡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其实,主题就是作者心理很不爽的时候,出去走走,借“景”消愁,借“想”消愁而已!然而借“……”消愁愁更愁,因而更反衬出作者内心的郁闷!

前文猜后文,就看各自的功力、主动性了,特别是后者。

    以上是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其次是挑出作者的刺儿。既然四、五、六段创造出那么幽美、宁和的意境,“峭楞楞如鬼一般”便无论如何也与意境不和谐!既然首段是“带上门出去”,那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也应该独立成段,以首尾呼应,圆和;同时,上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处句号宜改为省略号)”,也更加令人沉浸……

    这样一比较,你的鉴赏感觉如何?是不是有种腾升的满足?……

猜读法实际上是让读者把角色转换为作者,像作者一样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及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随着猜读准确性的提高,读者在阅读中领会把握作品内容的时间就会大为减少,因而猜读的能力对提高快速阅读能力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运用猜读法时需要注意,猜读要以所了解的内容(作者、背景、题目或前文)作依据,不能毫无依据地凭空乱想。猜想之后,要在原文的相关处重点阅读,将猜想与原文的内容进行对照,一致便说明自己较好地准确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则说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对内容的处理有问题。在不断的猜想、比较、总结中,猜读能力会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让我们作阅读的主人!




不作阅读的奴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