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1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1

浏览次数: 702次| 发布日期:12-10 03:20:16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1,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80年前,中国就在渴望出现一批天才,希望他们能给国家给民众带来美好的未来。可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呼吁天才的出现。那么,用什么来证明观点呢?鲁迅选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拿破仑说,他比Alps山还要高;另一个是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如果说拿破仑的事例算是经典之事,那另一个则是通俗之事。前一个靠提取精华,而后一个则是一看就知道。但将两个放在一起来比较,则有力证明了“天才须要生长的土壤”这个论点。所以,鲁迅说:天才的匮乏是因为土壤不合适。天才成长的土壤,就是我们大众。大家盼望天才的出现,先需要自己把土壤做好。“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我们做不了天才,我们就踏踏实实做土壤吧。从身边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有了我们这样的民众,天才会产生的。

五、关注时事 唯新是用

文贵有新。文章的创新是作文永远追求的目标:“文章最忌随人后”,苏东坡如是说;“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也道出文章应该创新的衷言。所谓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运用富有特色的表达形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突破旧的,超越传统的;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确实需要材料来构建,文章的好坏与材料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他们大都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新颖典型、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材料,体现了他们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材料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读到别具一格的内容;材料新,更能得出新的观点、新的联想。言别人之未言,说别人之未说,其实就是对选材新颖的具体要求。无论是新鲜材料,还是“旧瓶装新酒”。总之,只要是能产生新的面貌,具备内容的现实感,增强文章的冲击力,而不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应该大胆地拿来,唯新是用。

方法引导

议论文章的选材既要精当,又要说服力强。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处处套牢“平、巧、精、新”等方面。

一、选材走平易之路

1.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考场作文讲究文气通畅,一气呵成。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在所选的材料上有话说,能说话,会说话;同时,在活用材料的基础上,有情流,不堵塞。要使材料活用,就必须对所选择的材料十二分地熟悉,“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对材料熟悉了,就可以灵活地处理:随情而剪辑、拓展、深化、延伸等;对材料熟悉了,就可以把握其中的重心,任自己的感情驰骋其中,任自己的思想深刻其中。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作家余秋雨先生云游四海,亲身察看中华大地的人文景观,用心感受其中的深厚的人文素养。余先生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对中华文化纵横捭阖,就是源于他对所经历过的达到熟悉的程度,从而得心应手。

2.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作文如同吃饭,最忌讳“嚼别人剩下的馍”。创新、独特、有个性是高考作文追求的目标。有些典型材料你知我知人人皆知,每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些材料。当然,用典型材料有它的益处,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主题,未尝不可。即使这样,对于用同样题材要想显示自己的高超过人之处,那也有一定的难度。毕竟,鹤立鸡群还是资源有限的。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在选材时要避同求异。而对于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我的个性特征。即使对于中学生来说每天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但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感悟有所差异,反映出来的生活色彩也就不尽一样了。如果把这当作作文的素材,那呈现在作文当中的就是另类的新鲜的材料了。

3.平凡之心,不凡之理。

写小事,写身边之事、自身之事,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拥有一颗平凡心。所以,以平凡之心来映照社会,就会出现社会的多元化,平凡化。但是要将作文抬上很高的位置,平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平凡的基础上着色,染上不平凡的情感。这情感的不平凡从何而来?就在生活的一针一线、一点一滴。“一滴水见太阳。”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正如“微尘”这个名字一样,他是平凡的,平凡得连名字都不清楚。然而,正是这种平凡,让掩藏着不平凡的哲理!所以说,真正打动人心者,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那些小人之理。

4.挖掘生活,深刻见理。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小得很,细得很。而作文要迈上一类的台阶,越深刻越好。这就要对生活加以挖掘,从常见的细微人手,体会其深刻的意义来。所以说,材料平近,含义深远,就是这个要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深刻见理的典范。作者从一家人种花生写起,收花生、共享花生,那天伦之乐跃然纸上。但是,作者却由平凡的落花生,形象地说明做人的道理,对生活中的常见小事加以挖掘,思之深远,独具慧眼得开拓出了新意。

二、选材乘巧借之车

l.巧借书本,独辟蹊径。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自然也是作文材料的海洋,从中找出富有新意的材料。(1)巧借四大名著来展开现实故事。可以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也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如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可以说比较经典。如果划为今天,可以依此为例,进行阐述“一味容忍,其实是懦弱的表现”,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巧借畅销书激发写作灵感。畅销书它紧扣时代的脉搏,用选用的素材往往是社会热点、焦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曾经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风靡一时,如果用了这个题目做作文题,肯定会给人耳日一新之感。(3)巧借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如高考优秀作文《谏父亲三思疏》就仿照高中语文中的《谏太宗十思书》,还有《六国新论》等都是这里的代表。

2.巧借名人,移花接木。

名人,最大的功效就是材料具有代表性,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如和陶潜对话,和鲁迅对话,和贝多芬对话,和霍金对话等,他们或是文学的顶级泰斗、或是音乐的巨匠、或是科学的代表,他们造就了材料的可心信度。此外,还可以借用文学典型形象来作文,同样可以开创一片令人瞩目的新天地。如有人将卡西莫多(雨果《巴黎圣母院》)和守财奴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结合在一起,构作了一篇不同寻常的《天堂通行证》,将天堂之门和地狱之门区分得清清楚楚。

3.巧借形式,标新立异。

好的材料有时需要借助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才达到令人惊奇的境地。借助不同的文体形式进行内容表达,完全可以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效果。如应用文体日记、手记、书信等,用他们阐述道理就会有不同寻常的新意。有时还可以用标书、诊断书、征稿启事、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作义,令所掌握的材料摇曳多姿,引人入胜,对拿高分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议论文体的把握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文章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