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58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1.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学术、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它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因此各时期的文化都带有该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其次,文化本身又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规律又促进了科技自身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但反过来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战争的需要加速了对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远程火箭的研制,为战后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反过来,这次科技革命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现代文学艺术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各具特色的亚、非、拉美文学也迅速发展。在西方文学艺术中,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外,现代主义成为主流。文化有其特殊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反映苏联社会巨大变革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难的历程》《静静的顿河》;20世纪的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美术和音乐等都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
  4.当前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这又取决于基础教育。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受到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
  重点难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机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也不仅限于传统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文化教育等,扩大到与信息业相关的部门。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劳动方式发生了变化,脑力劳动者增加,传统的体力劳动部门也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向多样化和高级化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观念迅速取代传统观念;对事物的观察从单一角度转向多维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着重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现代通讯等新兴产业,而将那些劳动密集型、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以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则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原料、能源的依赖。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抢抓机遇,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人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自己进入工业化社会,进而跻身先进国家的行列,参予国际竞争。所以,科技革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战争及军备竞赛对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①“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战争的急需,各国不惜血本,增加军事科研经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火箭的试制成功都是出于战争的需要。
  ②20世纪30年代是新兴科学大发展时期,不少成果在“二战”前夕已经发芽、开花,正待结果,由于战争催化,新的成果一蹴而就。
  ③一些国家在科研领域建立了通过民主讨论调动各方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体制,如英国科学家可以与政府高级官员、将军平起平坐地研究问题。
  ④“二战”时,大批科技人员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的科技竞争实力。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科技的发展,空间技术、导弹、氢弹、激光、遥控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3.认识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兴起阶段: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近代生物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
  ②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等,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
  ③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科学。
  4.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5.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6.正确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时的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①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瓦解,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①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②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①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冲击,失去发展科技的好机会。
  ②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大政方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取得历史性飞跃。

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科学技术  高二历史   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