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词作鉴赏(2)
浏览次数: 21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吴文英词作鉴赏(2),
齐天乐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
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骤别,
陈迹危亭独倚。
凉颸乍起。
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
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
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
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
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烟波”二句 ,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 ,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濛。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 ,人影也同样憔悴 。“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 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语:“ 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 ,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 。“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 ,“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 ,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 ,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 ”,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 ,用字凝炼。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 。“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 ,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 、“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 ,“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 ”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过秦楼
吴文英
藻国凄迷,麴澜澄映,
怨入粉烟蓝雾。
香笼麝水,腻涨红波,
一镜万妆争妒。
湘女归魂,
佩环玉冷无声,
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
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
丝牵琼腕,
见的更怜心苦。
玲珑翠屋,轻薄冰销,
稳称锦云留住。
生怕哀蝉,
暗惊秋被红衰,
啼珠零露,
能去声西风老尽,
羞趁东风嫁与。
芙蓉为荷花的别称,这是一篇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对如花女子的追忆之情。同时,着重表达她一生的哀怨。“藻”为水生植物。荷池中飘浮着青绿色的萍藻,充满清冷的色调 ,景色迷茫 。“麴”为黄桑色,“麴澜”即青黄色的水波 。这是“藻国”,也是芙蓉生长的地方 。“怨”字为全篇主旨。月夜里池上的“粉烟蓝雾”具有梦幻般的效果。这奇幻的彩色烟雾,作者遐想为在“藻国”的仙子的积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烟蓝雾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写宫女们梳妆的情形:“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词中的“香乱麝水,腻涨红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艳出众。这里隐含着芳魂月夜归来 ,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悬念。“湘女归魂”乃用唐代陈玄《离魂记》倩女离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张镒游宦住在湘中的衡阳,为爱情不遂而离魂追赶所恋者,私相结合。
古时妇女们行走时总是环佩丁冬的,湘女归魂却是“佩环玉冷无声 ”,有形无声,鬼气阴森,两句援用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有变化。“凝情谁诉”,是她一腔悲苦,无人可诉的痛苦情状。“江空月堕 ”使凄迷的藻国更加暗淡清寂 。由于怨情无可告诉 ,湘女遂趁月落之时起而愁舞。“凌波尘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赋》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凌波,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盈;生尘,是说走过的水面如有微尘扬起 。“彩鸳”指代绣鞋,同时又借指女性。这里的“彩鸳”自然是湘女的归魂了。她在池边带着愁容,以舞蹈发精神抒积怨。“江空月堕,凌波尘起 ,彩鸳愁舞”,很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怨女忧魂的精神形象,但由词题又使人们联想到荷花在风中摇舞的形象,紧扣题面。
词的下阕拟托湘女的语气抒情。过变的“还暗忆”是转折 ,引起对当初情事的追溯。“钿合”是镶嵌金花的盒子 ,为古代男女定情信物:“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兰桡”借指木兰舟。“丝牵琼腕 ”,谓以红丝或红纱系于女子手腕上,亦为古代男女定情的标志。“的”为古代妇女一种面饰,即以红色点饰在面颊上 。“见的更怜心苦”,为双关,乃乐府民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也是莲子,又写作“菂 ”。“怜心苦”即“莲心苦”。以此切合题面。这几句回忆旧事,意为在舟上定情,结为同心,见到她之“的”饰而更生怜爱 ,同时也留下难言的遗撼。当初便在“玲珑翠屋”留住,记得那时她还身着“轻薄冰绡 ”。这此情景都是难忘的 。咏物须不离物性,词中的“丝牵 ”与藕丝 、“心苦”与莲心、“翠屋”与荷叶都极切合词题。她的情事始终笼罩着不幸的阴云 ,耽心好景不长,秋风一到,便红衰翠减,“啼珠零露 ”。北宋词人贺铸咏荷的《踏莎行》有“当年不肯嫁东风 ,无端却被西风误”。吴文英反用贺铸词句之意结尾,“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表现了湘女高傲忠贞的品格。“能”字下原注云“去声”,意即“宁可”之“宁 ”。宁愿在西风中老去,羞于像桃李那样趁逐春光 、嫁与东风,这又恰似荷花的命运了。全词处处不离荷花的物性 ,同时又处处在写人 。读后真难辨作者是在状物还是写人。显然作者是借咏荷寓寄个人情怀,否则难以写得如此情辞恳切、哀怨动人。
这首《过秦楼》恰体现梦窗词的语言华丽、富于雕饰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色彩感,一首中用了表示色彩的“麴”、“粉”、“蓝”、“红”、“彩”、“翠”、“锦”等字,着色瑰丽 ,真如七宝楼台 。华美的词语都是经过词人精心雕琢的,如“藻国”、“麴澜”、“麝水”、“彩鸳”、“琼腕”、“翠屋”、“秋被”、“零露”等。词语处处可见雕饰痕迹,加上着色浓重,因而有雕缋满眼之感。梦窗词的语言最有个性,如果以“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原则来评价梦窗词,自会采取否定的态度,但艺术给人的美感总是丰富多样的。梦窗词华美秾丽的形式蕴藏着真挚深厚的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故为词苑不可缺少的一株奇葩。
定风波
吴文英
密约偷香□踏青,
小车随马过南屏。
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
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
到头难灭景中情。
两岸落花残酒醒,
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 ,在一个春日乘马郊游,行至西陵,偶遇某贵家歌姬,由婢女传送书信,即与定情 。此后 ,他们曾同宿春江,共游南屏,往来西陵、六桥,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种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最后一次分别,双方都预感到不幸阴影的跟随,分离甚是悲伤。待到吴文英重访六桥时,那位贵家歌姬已含恨死去。从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成为梦窗一生无法排遣的“情结 ”。重到西湖总难免彻骨地悲痛。这首小令便是吴文英晚年在杭州留下的悼念之作。
词人最难忘的一段情景是 :“ 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踏青”前缺失一字,但无碍对词意的理解 。自清末以来,词家们考证吴文英的词事,都认为杭州情词都是为他的“亡妾 ”而作 。从此两句和《莺啼序》的“溯红渐、抬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看,可推翻其为梦窗“姬妾”的假说。南宋和北宋都很重视清明节 。正值暮春之初,江南草长莺飞,城中士庶都到郊外踏青。周密记述南宋杭州清明盛况云:“南北两山这间 ,车马纷然。⋯⋯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 。”(《武林旧事》卷三)吴文英是以抒情方式叙写往事的。他们是借踏青的机会“密约”,达到“偷香”目的。“密约”为双方秘密的约会 ;“偷香”是指男女非法结合的偷情 。“密约偷香”表明他们不是正当的恋爱关系,而双方却又情感炽烈,只得采取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秘密行为来实现对爱情的追求 。如果吴文英这位踏青的女伴是其妾,就不必如此秘密了 。“南屏 ”为杭州城西诸山之一,因位于西湖之南 ,故又称南山,“南屏晚钟”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
吴文英词作鉴赏(2)
齐天乐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
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骤别,
陈迹危亭独倚。
凉颸乍起。
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
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
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
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
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烟波”二句 ,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 ,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濛。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 ,人影也同样憔悴 。“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 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语:“ 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 ,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 。“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 ,“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 ,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 ,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 ”,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 ,用字凝炼。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 。“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 ,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 、“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 ,“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 ”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过秦楼
吴文英
藻国凄迷,麴澜澄映,
怨入粉烟蓝雾。
香笼麝水,腻涨红波,
一镜万妆争妒。
湘女归魂,
佩环玉冷无声,
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
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
丝牵琼腕,
见的更怜心苦。
玲珑翠屋,轻薄冰销,
稳称锦云留住。
生怕哀蝉,
暗惊秋被红衰,
啼珠零露,
能去声西风老尽,
羞趁东风嫁与。
芙蓉为荷花的别称,这是一篇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对如花女子的追忆之情。同时,着重表达她一生的哀怨。“藻”为水生植物。荷池中飘浮着青绿色的萍藻,充满清冷的色调 ,景色迷茫 。“麴”为黄桑色,“麴澜”即青黄色的水波 。这是“藻国”,也是芙蓉生长的地方 。“怨”字为全篇主旨。月夜里池上的“粉烟蓝雾”具有梦幻般的效果。这奇幻的彩色烟雾,作者遐想为在“藻国”的仙子的积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烟蓝雾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写宫女们梳妆的情形:“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词中的“香乱麝水,腻涨红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艳出众。这里隐含着芳魂月夜归来 ,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悬念。“湘女归魂”乃用唐代陈玄《离魂记》倩女离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张镒游宦住在湘中的衡阳,为爱情不遂而离魂追赶所恋者,私相结合。
古时妇女们行走时总是环佩丁冬的,湘女归魂却是“佩环玉冷无声 ”,有形无声,鬼气阴森,两句援用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有变化。“凝情谁诉”,是她一腔悲苦,无人可诉的痛苦情状。“江空月堕 ”使凄迷的藻国更加暗淡清寂 。由于怨情无可告诉 ,湘女遂趁月落之时起而愁舞。“凌波尘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赋》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凌波,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盈;生尘,是说走过的水面如有微尘扬起 。“彩鸳”指代绣鞋,同时又借指女性。这里的“彩鸳”自然是湘女的归魂了。她在池边带着愁容,以舞蹈发精神抒积怨。“江空月堕,凌波尘起 ,彩鸳愁舞”,很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怨女忧魂的精神形象,但由词题又使人们联想到荷花在风中摇舞的形象,紧扣题面。
词的下阕拟托湘女的语气抒情。过变的“还暗忆”是转折 ,引起对当初情事的追溯。“钿合”是镶嵌金花的盒子 ,为古代男女定情信物:“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兰桡”借指木兰舟。“丝牵琼腕 ”,谓以红丝或红纱系于女子手腕上,亦为古代男女定情的标志。“的”为古代妇女一种面饰,即以红色点饰在面颊上 。“见的更怜心苦”,为双关,乃乐府民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也是莲子,又写作“菂 ”。“怜心苦”即“莲心苦”。以此切合题面。这几句回忆旧事,意为在舟上定情,结为同心,见到她之“的”饰而更生怜爱 ,同时也留下难言的遗撼。当初便在“玲珑翠屋”留住,记得那时她还身着“轻薄冰绡 ”。这此情景都是难忘的 。咏物须不离物性,词中的“丝牵 ”与藕丝 、“心苦”与莲心、“翠屋”与荷叶都极切合词题。她的情事始终笼罩着不幸的阴云 ,耽心好景不长,秋风一到,便红衰翠减,“啼珠零露 ”。北宋词人贺铸咏荷的《踏莎行》有“当年不肯嫁东风 ,无端却被西风误”。吴文英反用贺铸词句之意结尾,“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表现了湘女高傲忠贞的品格。“能”字下原注云“去声”,意即“宁可”之“宁 ”。宁愿在西风中老去,羞于像桃李那样趁逐春光 、嫁与东风,这又恰似荷花的命运了。全词处处不离荷花的物性 ,同时又处处在写人 。读后真难辨作者是在状物还是写人。显然作者是借咏荷寓寄个人情怀,否则难以写得如此情辞恳切、哀怨动人。
这首《过秦楼》恰体现梦窗词的语言华丽、富于雕饰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色彩感,一首中用了表示色彩的“麴”、“粉”、“蓝”、“红”、“彩”、“翠”、“锦”等字,着色瑰丽 ,真如七宝楼台 。华美的词语都是经过词人精心雕琢的,如“藻国”、“麴澜”、“麝水”、“彩鸳”、“琼腕”、“翠屋”、“秋被”、“零露”等。词语处处可见雕饰痕迹,加上着色浓重,因而有雕缋满眼之感。梦窗词的语言最有个性,如果以“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原则来评价梦窗词,自会采取否定的态度,但艺术给人的美感总是丰富多样的。梦窗词华美秾丽的形式蕴藏着真挚深厚的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故为词苑不可缺少的一株奇葩。
定风波
吴文英
密约偷香□踏青,
小车随马过南屏。
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
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
到头难灭景中情。
两岸落花残酒醒,
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 ,在一个春日乘马郊游,行至西陵,偶遇某贵家歌姬,由婢女传送书信,即与定情 。此后 ,他们曾同宿春江,共游南屏,往来西陵、六桥,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种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最后一次分别,双方都预感到不幸阴影的跟随,分离甚是悲伤。待到吴文英重访六桥时,那位贵家歌姬已含恨死去。从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成为梦窗一生无法排遣的“情结 ”。重到西湖总难免彻骨地悲痛。这首小令便是吴文英晚年在杭州留下的悼念之作。
词人最难忘的一段情景是 :“ 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踏青”前缺失一字,但无碍对词意的理解 。自清末以来,词家们考证吴文英的词事,都认为杭州情词都是为他的“亡妾 ”而作 。从此两句和《莺啼序》的“溯红渐、抬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看,可推翻其为梦窗“姬妾”的假说。南宋和北宋都很重视清明节 。正值暮春之初,江南草长莺飞,城中士庶都到郊外踏青。周密记述南宋杭州清明盛况云:“南北两山这间 ,车马纷然。⋯⋯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 。”(《武林旧事》卷三)吴文英是以抒情方式叙写往事的。他们是借踏青的机会“密约”,达到“偷香”目的。“密约”为双方秘密的约会 ;“偷香”是指男女非法结合的偷情 。“密约偷香”表明他们不是正当的恋爱关系,而双方却又情感炽烈,只得采取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秘密行为来实现对爱情的追求 。如果吴文英这位踏青的女伴是其妾,就不必如此秘密了 。“南屏 ”为杭州城西诸山之一,因位于西湖之南 ,故又称南山,“南屏晚钟”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
吴文英词作鉴赏(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栏目导航
诗词教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