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浏览次数: 51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以联为媒 以写促读  构建互动课堂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淮南二中   姚国辉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凭借特有的艺术感受、从容婉转的情思、清新逸朗的笔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构筑了一个美妙超俗的艺术世界——山上一所家居小屋。对这样一篇哲思深邃、意境优美的精品散文,如何寻找教学切入点,并由此教出点新意。我苦思冥想,研究了教参和有关教案后,均不甚满意。在发复朗读课文时,一个大胆的念头一闪而过:可不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拟写对联,并围绕拟联组织教学?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它形式短小、内容丰富、对仗工整、音韵协和。可谓形美、义美、声美,被誉为“诗中之诗”。好的对联,可以用最经济的文字给人以最丰富的美感享受。

《我的空中楼阁》语言极为优美典雅,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文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如:“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白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形象的表现了小屋的轻灵。“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显示了小屋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浓缩了“我”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之情。这些精美的句子和我们熟悉的对联极为相似,以它为基础,加工、提炼,即可拟写出一副副对联。

拟写对联的过程,不是单纯学习修辞、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因为拟联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依据课文的有关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精读课文,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结合的效果。

围绕拟写对联这一中心环节,我按照以下四步组织教学。

一、示范指导。虽然我们是一所示范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错,且平时有过一些对联方面的练习,如:对联知识讲座,征集下联等,但这一次是要求拟写整副对联,又要有针对性,难度不小。为了让学生避免无从下手的尴尬,我将自己课前拟写的对联投影出来,并把自己的创作心得归结为两条:一是“找”,二是“凑”。“找”就是要善于寻找拟联点,具体说,就是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句子,提炼出上联或者下联。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迈出这一步,拟写工作就完成一大半了。如:课文第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据此,我很自然地拟出一上联“山如眉黛屋似痣”。第八段写小屋的环境、外形、结构,“活泼翘起的屋檐”“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糅合这些句子,我想出一下联“蓝墙白窗衬飞檐”。又如:文中写小屋的环境,多次提到绿树、红花、山中云霞,把这些综合起来,我拟出一联“数树红花一陋室,半帘清风万壑云”。“凑”就是根据想出的上联(下联)“凑”出下联(上联)。如“山如眉黛屋似痣”这上联写屋,下联换个角度写人(作者)“人比梦得文为声”(梦得即刘禹锡,其《陋室铭》与本文手法、立意皆相似)。这样的示范指导有的放矢,不到10分钟,学生就快速把握了要点,为下面的独立拟写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当堂拟写。这样安排,主要是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要求大家放宽平仄,把重点放在联意上,并且鼓励大家前后左右组成学习小组,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任务刚一布置,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小声速读,有的凝神苦思,有的奋笔疾书,有的热烈讨论……我在课堂来回走动,解答疑问,点拨指导,还不时加入讨论行列。20分钟后,绝大部分同学都拟出了一至两联。

三、评点修改。好的文章一般都是改出来的,对联更是如此。在学生将自己所拟对联当众交流后,我从中选出一副对联,重点修改。原联是“屋耸山中形缥缈,花隐树丛香幽幽”。应该说,这已经是一副很不错的对联了,我充分肯定了这副作品,同时指出它在炼字、对仗、联意等方面还有待推敲,鼓励大家和我一起修改。请看一段师生修改实录。生(甲):“耸,是高高挺立的意思,用来写小屋好象不妥。”(师):“很敏锐,那你认为用什么词好呢?”“用‘卧’怎么样?”“有什么依据吗?”“有,文中说‘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卧’和柔和应该是协调的。”“大家觉得如何?”“好!”一片掌声。生(乙):“老师,我发现缥缈和下联的幽幽对得不够工整,应该也换成叠词。”“不错,换什么词呢?”“想不出来。”生(丙)迫不及待:“隐隐,用隐隐好!”“说说你的理由。”“文章写小屋处在满山皆树的绿的背景之中,隐隐不是很恰当吗?”“说得好!”又是一片掌声。“同学们说得都很精彩,看来大家在炼字方面感觉已经不错了。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下联内容方面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呢?”一阵沉默。“同学们,此联上下都是写景,能否把下联换成议论或抒情呢?请大家从文章的立意上思考。”生(丁):“老师,下联写人如何?”“思路不错,继续!”“人在陋室,后面想不出来了。”“完成大半了,后面凑一下就可以了,谁来续?”生(戊)“人在陋室志悠悠!文章就是要表达作者超凡脱俗的志趣、悠然自得的情怀。”“高!实在是高!”满堂喝彩,掌声雷动。生(己):“我来整理一下,上联改为‘屋卧青山形隐隐’,下联定为‘人居陋室志悠悠’。大家觉得如何?”“好!”异口同声。创造无止尽啊!

短短15分钟的修改,收获颇多,大家交流了思想,加强了合作。在比较、修改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感,学到了对联技巧,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石数鸟。

四、组织评比。下课铃响了,大家意犹未尽。我决定将拟联活动延伸到课下。要求学生继续拟联或者把写好的对联加以修改。第二天,待全班同学交上作业,我将这些作品原汁原味地打印出来,张贴于教室墙上,让大家选出优秀联语。最后,全班投票选出十副优秀对联。(见附录)

  

这节课,我虽然抛开了教参、教案,但组织教学轻松自如,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学生反馈活跃良好。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新的课程理念。新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更不是机械地知识传输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教学过程的形式应该是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基于这些认识,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拟写对联上,拟写对联必然出现许多不可知因素,在处理这些不可知因素时,师生就有许多自由的空间,互动就成为可能,有效避免了知识的定向传输。互动之中,也自然实现了教学相长。这节课,学生也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性和空前的创造性,他们所拟的对联有的已经大大超出老师的水平。这也启发我们:学生的潜能如同空气,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把学生放在多大的自由空间里!

[1] [2]  下一页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一得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