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走进人群,触摸真实——新闻信息综合活动课

走进人群,触摸真实——新闻信息综合活动课

浏览次数: 56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课外活动
标签:课外活动教案,课外活动记录,http://www.350xue.com 走进人群,触摸真实——新闻信息综合活动课,

活动目的

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平淡如水,写作如同临着一潭死水,难兴丝毫波澜。作为教师,除了教育他们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他们正经历着的日常,告诉他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尼采就曾经说过奇异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准备,而平淡无奇的风景是为大画家准备,比如刘亮程就是在最平常的村庄里写出最不平常的《一个人的村庄》)之类的话外,还应该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问题。的确,学生终究不是大画家,应该承认象牙塔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那么,既然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倦,为什么不带他们去看看别人是怎样生活,从而再从别人的生活去关照自己的生活去丰富自己的习作呢?

于是,我选择了“新闻信息综合处理”这样的方式去丰富学生的思维,让“新鲜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习作。

活动准备

这是一堂以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活动课,策划人事先将自己的策划意图通报给学生,获得学生的赞同。然后自己先准备一些“新闻采写话题”,以便学生挑选和丰富。此外,将一些范例比如《南方周末》2000年年初的《往南往东往北——关注民工潮》以及2000年年末的“《南方周末》走西部”油印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抽空阅读,对新闻采写能有个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增知

先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新闻常识,用以前的话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说明新闻不同于一般的常识,价值标准有自己的衡量方法。比如说奇特性、时效性。但同时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等着他们去采写的新闻的“新闻”概念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现在报纸的一个发展倾向是“报纸杂志化”。如果说以前是等着从天上掉新闻,那么现在是人为的有意识地去策划新闻,比如说已经发到同学手中的有关《南方周末》民工潮,全国民工几千万,《南方周末》却只是挑了其中的三个例子,然后派三个记者兵分三路每人负责一路跟着民工或南下广东或东向上海或北上北京,与他们一起挤火车钻汽车饿肚子,还和他们一起去找工作,然后将民工的生活状态比较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再比如说“《南方周末》走西部”,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最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报导过这话题,但《南方周末》的报导能独树一帜,是因为它经过精密的策划且是经过深入的亲历性的调查,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绝非像其他的媒体那样进行平面化简单化的人云亦云地报导。

和学生讲上面这些,是希望他们在即将开始的新闻采写过程中能真正深入所要报导的事和人当中,而非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想象一些人一些事。

二.补充确定选题

先将策划人预先想好的题目交给学生讨论可行性,同时指出学生可以补充自己认为好的题目。这一部分比较复杂,因为众口难调,有人叫好必定有人骂娘,比较简单的做法是策划人将学生所提的题目与自己事先所定的题目写在一起,然后将题目分四组,再按位置将学生分成四组,规定好哪组学生从哪组题目中确定一个。这样同组学生就可以以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最后选题。

结果是:第一组的题目为《现场目击2001年中考第一场》

        第二组的题目为《走近丽水拾荒者》

        第三组的题目为《离开校园的日子》

        第四组的题目为《那年父亲十八岁》

三、 确定每个选题的具体操作方案

大的方案有了,接下去找准每个方案的切入点就成了至关重要。应该说,包括像上面已经确定的选题在内的很多选题本身并没有多少新意,于是新意只能从具体操作过程中体现了,比如说,对于第一组的题目,中考年年考,年年有媒体报导,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后来我和学生最终确定的角度是以时间为纵轴,以中考发生的四个考点为横轴,将整场中考确定为:考前半个小时,考前五分钟,考试铃响,考试进行一个小时,考试结束前五分钟,考试结束铃响,考试结束后十五分钟这样七个时间点,然后让分布在四个考场的学生将自己所在考场在这些时间段的所见所闻加以记录,最后,再将各个考场学生所写的组装成具有蒙太奇效果的一篇大的文章。至于其他三组,也从选择个例等角度力求以点带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去反映各自的题目。

四、 具体操作

当一切都确定下来后,具体的操作反倒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了。不过,让学生在休息日外出采访,安全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所以,每个小组要确定一个负责人具体负责安全问题,并随时和教师保持联系,而作为策划人的教师,要各个点轮流跑去看看各组学生,而像第一组的中考采访,教师还要事先与招生办联系好,让前去采访的学生能顺利进入考场。

五、 成果记录以及成果展示评价

采访结束后的工作让学生课外抽时间完成,回到课堂,策划人的任务是让各个组的同学互相交流各自的成果,并由班干部组成评委进行评价,而教师则完成对成品的润饰加工任务,然后将新闻特写稿件邮寄到报社。

组织方法以及活动建议 

该主题活动课安排三个课时,前两节为连课。第一节用做激趣、增知,以教师讲解为主,第二课时由学生确定选题,并策划具体活动方案,具体活动方案的策划需要较长时间,课后可以延续进行。而外出采访各个组统一安排在周日一天中完成,这样做主要是从安全以及管理这两方面考虑。剩下的一节课则安排在下一周的第三堂语文课上,时间拖太久会让学生的兴奋点消失,太快则容易使学生因为时间紧而粗制滥造。

此外,一点需指明的是此次学生写的新闻稿是属于特稿性质,不一定每个人都参与“写”这一具体环节,而参与写的同学每人所完成的内容则是特稿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最后署名的时候,应该将所有参与活动的该组同学名都署上。

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管理以及“外联”、成果汇编上。由于是新闻稿件,所以一开始确定选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哪些选题在适合学生写之外还容易在报纸上发表出来。教师最好能事先将这些选题与报社进行交流。

案例评价  

现在城里的学生总是抱怨生活枯燥青春乏味命运不公,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苦最累的人,于是这种颓废的思想经常反映在日常的习作、随笔中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同样变得单调,通过这次的新闻采写,算是给他们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让他们回忆了自己曾经苦苦的奋斗(目击2001年中考),也让他们看到了父辈曾经拥有的生活(父亲那年十八岁)。感受最深的还是前往报导“丽水拾荒者”的那组同学。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发现在丽水捡垃圾的大多数人是来自遥远的河南周口、固始地区,这群拾荒者一天的收入除了吃饭最多只能赚三四块钱 ,这当中就有学生的同龄人。章可这些拾荒者却很满足,他们说在河南他们更苦,经常连饭也吃不上。于是在采访手记里,很多同学都由衷地感慨以前都说自己苦,现在才发觉自己拥有很多,比起他们,我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

思想上认识的提高仅是收获的一种,实际上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全面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过程。人不可能老是生活在温室里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既然如此就得早做准备,于是,外出采访又成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并且它让原本最让学生头疼的写作变成了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

问题不是没有,班级成员太多,虽然是分了组,但还是容易产生吃大锅饭的现象。怎样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去,成了大问题。另外安全问题还是太伤策划者的脑细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了事情,这个责任真不好担当。

活动附件

附件1

第一小组的具体操作方案:正文已提及,略。

第二小组的具体操作方案:1,让一个同学写丽水拾荒者的背景资料:大致人数,拾荒范围,造成影响。2,确定六个拾荒者,让六位同学跟着他们的行踪,记录他们的生活。这六位拾荒者要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人要有侧重点,比如说衣食住行内心世界等,尽量避免重复。3,让一个同学写尾声。剩下的同学写“记者手记”,应该是“言论”性质的文字,感想类的也可以。

第三组具体操作方案:基本同上,只是在确定“离开校园的学生典型”时要注意涵盖面,一是年龄结构;二是行业结构,最好事业有成无成的都有。

第四组具体操作方案:这一组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将“父亲那年十八岁”写成散文性质,而是要经过采访写成展示生活本真面貌的记录性文字,就像记录片一样。而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典型个例的选择,比如作为农民的父亲,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作为大款的父亲,作为当官的父亲等等,为了避免先入为主,不能写自己的父亲。

活动附件2

心理学专家  丽中授课解心结

                  丽中高一(4)班小记者

[1] [2]  下一页


走进人群,触摸真实——新闻信息综合活动课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信息  触摸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教案,课外活动记录,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