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浏览次数: 72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本文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以此作为“文眼”统领全篇。接着由此展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分写山水之奇异时,又先从视觉角度着笔,然后侧重写听觉感受,进而产生联想,抒发感情。全文层次井然,布局合理,构思精妙。
2. 全文景中含情,开头结尾信笔而书、不拘一格, 
文章虽未直接写到作者,但作者的感情和评价无处不在。
开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定下了全文观赏山水的情感基调。
结尾看似多余,实则缓和文势【在显得峭拔急促的文句之后,用平稳的四言句收尾】,以景结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3. 全文对比手法运用得极为出色。
4. 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这封书信短小隽永,写景抒情,均极为简练生动(如用“奇”、“异”来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用“箭”、“奔”来比喻水流的迅急;用“竞”、“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句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句式为主,间以六言,多用骈句,韵律感很强。【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本文虽用骈文写成,但却没有一般骈文的弊病,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九. 布置作业
1. 在笔记本上完成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2. 整理文中词语用法。(作业本)
3. 补充作业:
(1)辨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①以为妙绝(    )     ②曾不若孀妻弱子(    )
    天下独绝(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③直视无碍(    )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⑤欲穷其林(    )     ⑥急湍甚箭(    )
蝉则千转不穷(    )    不求甚解(    )
【答案】①(达到极点;独一无二)    ②(比,比得上;像,好像)
    ③(一直;通“值”,价值、价钱)④(表约数,左右、大概;地方、处所)
    ⑤(走到……的尽头;穷尽)   ⑥(比……,甚于;过分,很)
(2)写出“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所指的人物: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忙于办理政务的人
(3)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
(4)文章第三段开头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4. 完成书后练习。(书上)
5. 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渎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戾天 鸢飞 经纶 横柯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5、请学生口译全文。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间。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