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浏览次数: 72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师:富春江的水跟别处的水不一样吗?它究竟异在何处呢? 
生:水特别地绿。 
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就是“水皆缥碧”。 
师:还有没有呢? 
生:以下几句分别是写“水清、水急”。 
师:好,说得非常地好。请继续。 
生:下面就全是写山的了。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负势竞上,……直指”好像是说这里的山好像会动。 
师:也就是说山势很奇特,对不对。 
(生:是的) 
师:那么,下面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下,是不是写奇山的呢? 
一生:是写声音的,好像不是写山的。 
一生:我感觉是写山的,泉鸟蝉猿都是在山上的。 
师:我赞同第二个同学的观点。这一句是写山上的声音很奇特的。那么下面的句子呢? 
一生:下面是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那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喜爱大自然,厌弃官场。 
师:喜爱大自然,从文章的开始以及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可你说的“厌弃官场”我怎么感受不到呢? 
生:这两句说的是“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师:是啊,我感觉这只是作者的想像啊,他没有说我吴均怎么样啊。 
(生沉默)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到了一个景色很好的地方,你会产生什么感想呢? 
生:留连忘返,不想回来。 
师:你会不会产生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感情呢? 
一生:我想不会吧。 
师:为什么呢? 
一生:(沉默) 
师:(笑)说不定有的同学会产生出“唉,要是没有了作业和考试,天天到这里来玩该多好啊”的这样的感情吧。 
(生开心地笑,并点头) 
师: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情。我们是学生,而吴均则是一个“经纶世务者”所以我们产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吴均在这里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实际上也包括自己在内的,他在这里也流露出了远离官场、厌弃官场的感情。 
师:这样说大家能理解吧。 
(生齐:能) 
师:大家有问题可以继续提出来。 
一生:我想问一下“皆生寒树”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吧。 
师:(笑)虽然说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可是呢,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句话就认定一切的景物有一定都表达了什么感情,我们也得允许作者有写实啊。我个人以为呢,这里作者就是纯粹的写景,不好说在这里就表达了什么感情的。 
师:大家还有问题没有啊。 
(无人回答) 
师:没有的话,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师:文字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家通过文字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生之情。而作为读者,我们应该通过文字再现作者所见之景,体会作者的感情。只有这样才算是走进了作者,读懂了文字。苏轼赞美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认为这样来评价这篇文字也是当之无过的。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下面呢,就请发挥自己的想像,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依据文中相关文字,用自己的话为大家再现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既要忠实于课本中的文字,可不拘泥于文中写景的顺序。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 
(三分钟之后)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下去之后呢,请大家把自己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我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作业导航
  1.深入感受山水的奇异之处;
  2.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了解文章的体裁。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0.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可用原文回答)
 
 
  11.题为“西山宴游”,第一段以大篇幅文字生动概括地说明作者平时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和在这些地方游宴时的乐而忘形的具体情景,这对写西山有何作用?
 
 
  12.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文字是什么?
 
 
  13.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登高眺望的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14.如何理解“山之特立,不与培塿”既是对西山“怪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
 
 
  15.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