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96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关于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和确立的时间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现象早在列宁时期甚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已经出现。但对斯大林模式形成和确立的时间则有不同的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模式形成于第一至第二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时期即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并在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少数学者认为形成于列宁时期,指出苏联的政治体制早在20年代初列宁在世时(1923年以前)就基本形成了,到斯大林执政时则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关于1936年宪法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学术界有两种看法:多数学者认为1936年宪法是斯大林模式“确立”或“定型”的标志;个别学者则认为它是苏联体制“基本形成”的标志。
  关于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中国学者大都认为,斯大林模式的成因可分为客观的历史原因和主观的历史原因两大类。客观历史原因主要有国际环境、俄国国情、历史传统和党内斗争等。主观历史因素有理论思想的影响和斯大林的个人品格等。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关于评价斯大林模式的方法论问题
  有学者指出:“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应该有一个科学、历史和全面的眼光……应将斯大林个人、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严格地区分开来。决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为了某一政治目的而任意地贬低、歪曲甚至全盘否定模式。”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应掌握三条原则:第一,必须把斯大林模式和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丰富内容区别开来;第二,应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对斯大林本人的评价区别开来;第三,不能笼统地用斯大林模式概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方式和道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多数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总的看来功大于过,成绩是第一位的。该模式前期积极多于消极,后期消极方面已阻碍生产力发展,也很难适应科技革命。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学者们指出,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为现实,并且敢于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飞跃。该模式在苏联历史上曾起了巨大作用,主要是:它保证了30年代苏联的政局稳定,保证了30年代高速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斯大林模式基本上适合苏联国情,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是取得胜利的、成功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它“不失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一”。“苏联模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非常时期,对于客观环境险恶复杂的过渡时期,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模式。”关于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学者们认为它“局部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有严重弊病的。”这主要归因为一个“权”字,即一党揽权、个人专权、层层集权、干部特权和对外霸权。具体表现在三点:①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易于脱离群众;②地方上统得太死,不利于发挥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差;③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机构庞大和滋生官僚主义,从而难以防止国家机构的官僚化。上述弊端的存在,给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①它压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它束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③它不能适应当代迅速发展的世界科技革命。也有学者认为“它的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政治上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有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严重的家长制;经济上各部门发展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  教学  历史  斯大林模式  共产主义   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