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浅谈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

浏览次数: 71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浅谈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轻松作文

____浅谈作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为什么孩子们在日记里能够做到有话可写,一挥而就?为什么孩子们在和朋友聊天时能侃侃而谈,头头是道?为什么孩子们在写信时洋洋洒洒,情感真挚?其间大概就是“情感”在起着特殊的作用吧。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很少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做过多的指导甚至干预。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学生们往往无从下笔,写作文就像挖煤炭一样,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写成了,又毫无生气毫无感情而言。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

   为此,我对作文教学作过种种尝试。先是请学生打草稿作修改;后又是精批细改,加强面批;接着尝试让学生互评,再又是选一至两篇习作,分析其优缺点,做示范修改……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大。我在不断反思中悟出:光是小打小闹,还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应当在作文教学模式上作大胆地改革。一年以来,我注意回避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死胡同”,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于是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我暂且称它为“轻松作文”。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轻松作文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同学习。

   一、读写训练法。我讲的“读写”是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一般而言,学生都喜欢阅读,但是他们也只是看过之后,感慨一番而已,并不会深入思考,也不会想到用笔把心中的感触记录下来。因此,也不会有所得。为此,我强制要求学生每周阅读四到五篇优秀文章,并把心得体会写在作文本上,叫做“心得偶拾”。这其实是要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次灵感,每一次触动,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刚开始,学生的阅读面相当窄,有的就是就书本上的文章写了一篇读后感。我并不责怪他们,相反,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哪怕是一点,我也大加表扬和鼓励。例如在学习《离骚》一文后,同学们对屈原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加上我另外读了张曼菱的《择生与择死——屈原与司马迁》,里面提到屈原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政治家的立场,于是面对楚国不可挽回的狂澜,三闾大夫必须沉江,面对这个观点,有的同学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就有争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写在小作文本上。第二天检查时,发现同学们各陈己见,有话可说,有的观点还陈述得很到位。渐渐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制变成了爱好,他们的阅读面广了,写出来的文章也更有见地,更深刻了,写文章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二、模仿训练法。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达到新的高度。例如我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我让学生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了解其中的句式特点并仿写两个相同的句子。于是学生思考之后大胆发言,知道这是“……,好比……,……,是……,是…….。”运用了比喻修辞,也就要找到本体与喻体两者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饶有兴趣地仿写起来,写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句子。这样,虽看得出受了课文影响,却找不出其生硬的痕迹;在潜移默化之中,轻松作文的目的也便达到了。还有一次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假如我是焦母的媳妇》,我班其中有个叫周牡丹的学生就模仿了《我若为王》一文,在文中用了“假定又假定”这样的排比句式,相当诙谐又相当有创新。这样的模仿训练不仅能提高仿写题目的答题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写作起来自然形成了一组组对偶或排比句式,使文章生色不少,越来越接近优秀作文的写作。在有意识的训练后就能转变成无意识的写作,就能信手拈来,化为己有。

   三、联想训练法。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形象和新结论。譬如,有一次作文训练,我专门讲如何联想,标题是《联想四面开花,洞开一片天》,以“桥”为例,由具体的现实的桥联想到什么,学生们的兴趣来了,纷纷发言,有的说赵洲桥泸沟桥,有的说长江大桥,有的说家乡的各种各样的小桥,有的说廊桥康桥,等等,古今中外的桥几乎都讲到了。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提问:桥有什么作用?你为什么提到这些桥?它们给了你什么启发呢?然后请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如何在写作中写出新意,这也就是引导学生由实到虚的过程。结果学生有的想到了桥的沟通作用,由此写到桥是心灵交流的媒介,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有的想到了桥在历史中的作用,由此写到桥是家乡巨变的见证,是沧桑历史的见证;有的想到了桥是众多古诗词中的意象,由此写到古代文人骚客的桥情结等,纵横古今,思维活跃,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样,若干对象的有机组合,使这些对象在一个新的关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有了写作的冲动。

    四、求异训练法。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其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就会进入求异思维。比如在进行审题训练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中看到特殊。以《我的第一任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这里,“老师”的范围完全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父母亲不是自己第一任老师么?但仅仅是父母亲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只要是它给了我第一次深刻的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为第一任老师么?选材如此,构思、表现形式等也是一样。总之,致力于新发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都可以是轻松作文的根源。

    五、发散训练法。它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体阐述。这种训练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感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写法,要尽兴而写。比如



www.350xue.com
,我在教授《读〈伊索寓言〉》一文时,就专门提到钱先生的思维方式,如何求异求新求深。然后我又引进《伊索寓言》中“两只狗”那则寓言,要学生在原寓意的基础上读出新意,再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于是有的从看家狗的角度谈到看家狗在家看家,同样付出了劳动,不能向猎狗屈服,应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想到消费者的权益问题;有的从猎狗的角度批评猎狗看不到看家狗的功劳,批判那些只看到自己功劳而否定别人功劳的邀功之流,进而想到了怎样奉献的问题;有的从主人的角度批判那些不能明辨是非的人,进而想到了一个社会的用人问题;也有的从两只狗本身的职责入手谈到劳动只有岗位不同,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同,但无论是看家还是随主人打猎都是尊贵的,并无贵贱之分,进而想到了在城市里工作的民工……这样,学生们在讨论之后有了一种写作激情,而思考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所写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轻松之情油然而生。

   六、集中训练法。发散和集中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过分强还是忽视其中某一点都不足取。而要确定有价值的新发现必须要有相对的集中,若光是莫衷一是,那么也无法确定何谓有价值了。因而在各抒己见之后必须要趋向相对的一致。比如,学生在作文《乐在其中——记一堂××课》时,学生写“开心”“笑声不断”“诙谐”,写“很严肃,但获得很多知识”,“很费气力和精神,却收获很大”都可以;但有一点非常明显,“乐”的内涵必须有共同特征,那就是有启发、有收益。切不能让学生离开这一内涵泛泛而谈。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有了兴趣,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能主动地自觉地把生活中有感触的东西在第一时间里用笔记下来。这样,学生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头疼伤神的事;而老师批作文也不再是一件苦恼沉闷的事。

   轻松作文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它可以是实物教学,也可以是热切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样,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情绪,引起他们的写作冲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作文教学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作文  教学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