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浏览次数: 99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课外活动
标签:课外活动教案,课外活动记录,http://www.350xue.com 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二、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 现有认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五稿)》认为: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这是中小学实施活动课程的直接依据,对迄今为止的中小学活动课程实践影响较大,反映了教育当局对活动课程的实质认识。总体上看,仍然有需要商榷的地方。其一,它虽然划清了与学科课程的界限,强调“非学科性”,但忽视了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有绝对化、简单化、片面化之嫌。其二,虽然也划清了与课外活动的界限,突出了目的、计划、组织,但没有从根本上与课外活动区别开来,因为在理论上课外活动也有目的、计划和组织。进一步就教育行政部门对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解释而言,〔4〕更容易让人感觉到与课外活动相去不远。其三,虽然描述了活动课程的诸多特征,但最终免不了以“课程”解释“课程”,仍不尽如人意。

目前,学术研究领域关于活动课程的认识,主要有三种取向。第一,取向西方学者理解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活动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是获得经验的手段。〔5〕第二,取向课外活动课程化。重在课外活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课程高度重新建构。〔6〕第三,取向活动课程本土化,力争创建一种新型的活动课程。〔7〕这三种研究取向,是我国活动课程理论建设的阶段性尝试,为人们认识活动课程的实质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思考。

(二)活动课程实质的再认识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活动课程界定为: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促进学生情意、动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jiao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和方式。这种界定的优势在于:在课程思想上,突出活动课程以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不仅仅是人类的种族文化;突出活动课程目标,重在情意等协调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授受;突出活动课程结构,强调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和方式,不仅仅是知识的逻辑组织;突出课程实施过程的交往性,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相互之间的启发,不仅仅是接受。具体而言,强调“体验”“整合”“开放”“自主”八字特征。

1.体验。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过程。人作为主体,吸收人类文化并非等于学习文化,只有当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文化时,才完成了文化的学习。但是学习文化并非是为了学习,最终是为了运用文化,也就是说最终要将个体文化外化,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文化学习才算最终成功。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质上又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因此,人类的发展也就是文化的发展过程,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断地吸收文化、运用文化、创造文化的过程。活动课程以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为构成要素,探究、交往、创造、即时反馈及时检验,表现为现实的或模拟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同时也将静态的种族文化“活化”,并利用种种活动方式实现文化体现。因此,活动课程最易于学生体验成功。

学科课程以人类长期发展过程所积累的共同文化为主体、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是经过检验的真理,接受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审视,表现为以文字符号为主要载体的静态文化。学科课程的学习如果不与体验结合起来,种族文化同样无法转化为人的个体文化。但是,它先天不足,不能完全实现文化体验。因此,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把活动课程体验学习精神渗透到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之中。

2.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表现为7个方面。(1)对儿童学习器官的全方位开放。解放儿童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儿童的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儿童的手,让其自由做。(2)学习空间的开放,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都是儿童学习的空间。空间组合按学习内容和目标而定。(3)学习时间的开放,不以40分钟为限。(4)学习目标的开放,不以知识为惟一目标。(5)教学评价的开放,不追求惟一目标的实现。(6)教学内容的开放,来源学科、社会、活动本身。(7)教学方式的开放,多种活动方式综合展开。

3.整合。活动课程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得益其体验和开放的特征,有效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结果诸方面



www.350xue.com
的整合。在目标上,很难将一次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一具体方面,不同学生都有着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这些收获既来自显性的,也有附伴隐性的。在内容上,活动课程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若加以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课程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发现诸多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在方式上,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地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结果上,同一项活动,可能有多种结果,而且结果表达的方式也可能是多元的。

4.自主。活动课程不仅仅强调“做中学”和活动作业,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参与性,体现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活动课程强调研究“什么样活动最能促进人的发展”,这种活动至少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或主体的实践活动、或探索性的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容易满足这三方面活动的要求。在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展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选择并不断建构有价值的知识,同时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

三、活动课程的目标

活动课程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借鉴布卢姆目标分类方法研究活动课程的目标。根据活动课程的精神实质,活动课程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情感(包括态度、意志、动机)和能力目标。

(一)情意目标

活动课程注重4方面情意目标的发展。〔8〕第一,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第二,参与。主动介入,积极承担责任。第三,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第四,发展。发展意识,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意识,自我发展的意识,牺牲局部利益、顾全长远利益的意识,无论对民族、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意识在活动中容易形成。

(二)能力目标

当前学校课程建设所关注的种种能力取向都应该是活动课程能力目标所应该关注的对象,诸如,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对人类环境深刻的理解能力;社会交际活动的能力;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个人能力,包括自卫、安全、卫生、营养及性的教育,消费教育,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技能,个人学习的最佳方式及策略,有自知之明及自我克制能力;等等。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尤其强调以下5方面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课程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教案,课外活动记录,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