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93次| 发布日期:06-12 11:10:31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摘录 1. 2. 
点评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又见红叶 
①你红了! 
②秋风萧瑟,山川寂寥,严寒自远方步步逼来,万木惊悸,天地变色,这时候,你点燃自己 翠绿的生命,升腾起红彤彤的火焰,漫山遍野熊熊燃烧。 
③今秋读你,心头顿觉恍然,你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鲜红的旗帜啊! 
④我又见到往日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上那猎猎飞舞的红旗,在血雨里,在火海里,毅 然奋飞,如雷电劈开明霾,一往无前,直取敌阵。 
⑤你红了! 
⑥面对寒秋第一千次、第一万次的威迫,你泰然自若,从高接云汉的制高点上,举起火红的 旗,血红的旗,烧得周天一派通红的旗,烧毁的秋色,辉耀我们生命的天空。 
⑦你红了! 
⑧在行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怡然自得地唱起歌,唱红艳艳的歌,唱嫩生生的歌,唱热腾腾的歌……湿润、明媚、宛若春光的歌声,憩栖在稚嫩的、成熟的心原上,便有一簇簇、一丛丛情的嫩芽、爱的枝桠,萌生出来;便有□□如火的花,□□如血的花,□□如玉的花,□□如霞的花,一一绽放开来。 
⑨待你与金秋一同老去,便有严冬走来,撒下一天雪的洁白,把你,把世界,丝毫不露地遮盖起来,天地间不再有污秽与创伤,只有无际天涯一片圣洁。 
⑩而你的歌,就在这洁白的世界上,在我们广阔的心野上,绽放着灼灼燃烧的花——纯情、深情、炽热、火红、永不枯萎的花。 
1.在文中方框中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③段到第④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那么,两者之间的相关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开头写秋叶高歌而去时,有“唱红艳艳的歌,唱嫩生生的歌”两句,联系下文理 解,如果说“唱红艳艳的歌”表现了红叶逝去时的洒脱、坦荡和壮烈,那么“唱嫩生生的歌 ”又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四句名句中,哪两句与第⑧段的旨趣较贴近?( ) 
A.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②段和第⑨段都有写秋冬季节的词句,第②段用的是“秋风萧瑟”、“严寒自远方步步逼来”等词句,第⑨段用的是什么词句?这两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上有什么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三、资料下载 
头脑对灵魂的诉说 
——读《张抗抗散文》张鹏飞 
我省作家张抗抗的散文集获鲁迅文学奖,从行文间感受到的是她思想、情感的流动。 
得知张抗抗散文集获得鲁迅文学奖,我一点也不感觉突然,反而认为那是一种必然,而绝非偶然。她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经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她发表的各种文学作品共计四百多万字,如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以及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等。她的中、短篇小说曾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大奖,并有一些小说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她的散文创作成就也很大,曾有许多散文集收入她的作品。可以说,她是我们省文学创作的带头人,她获得鲁迅文学奖是在情理之中的。 
散文是一种非常适合抒发人的感情的文体,在散文中,你可以随意抒发个人情感、新锐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散文也是人生的忠实伴侣,你可以毫无顾及地对它述说自己的一切,你对它忠诚,它也忠于你,无论你在生活中碰到什么事,什么甜酸苦辣、悲欢离合,人生中的许多情怀都可以在其中流淌成一条清澈的河流。散文可能无法承担起史诗般画卷的重任,却能将瑰丽而又充满苦难的人生,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统统记录下来。尽管岁月渐渐发黄,人物与事情也许已经淡化,可你笔下流淌出来的叹息和思绪,会永远在世间萦绕徘徊。散文也会像百灵鸟一样,在春天在蓝天下在草丝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唱着自己的歌。散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所以,这本书的编者说:“人只有在心灵自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从这个角度说,散文是一种文学的放松。” 
这没有错。可我在重读这些散文时的感受,却一点也放松不起来,作家的锐利思想、对人对事的态度,甚至对“地下森林”的感受,都是那么深沉。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很强烈的很沉重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他们那一代甚至几代知识分子和正直人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那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就像重重的蜗牛壳压在身上,对一切事物都要去分析去思考,都要去弄出个对与错,都要找出个理来。我曾经说过,张抗抗是一个喜欢思辨善于分析的作家,她写的小说也好,散文也罢,处处都表达抒发她对人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她们那一代人的审视。你就看看张抗抗一些散文的题目吧:《谁能感觉思想的重量》、《无法抚慰的岁月》、《以思想悦己》、《地下森林断想》、《埃菲尔铁塔沉思》等等,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她的思想、情感的流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