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93次| 发布日期:06-12 11:10:31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关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得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人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答:
18、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答:谅解是 ,能 ;
谅解是 ,能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苍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 冲 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住笑了。
22.文中第一处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什么?
答:
2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24.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2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26.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 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 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 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27.作者写这篇文章有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美国公关专家苏珊 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关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得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人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答:
18、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答:谅解是 ,能 ;
谅解是 ,能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苍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 冲 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住笑了。
22.文中第一处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什么?
答:
2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24.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2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26.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 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 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 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27.作者写这篇文章有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美国公关专家苏珊 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十章《实数(1)》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八章《消元》练习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六章《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六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第八章《消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tag: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