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93次| 发布日期:06-12 11:10:31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 ②言之公 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 ⑥婴闻之 ⑦以君之赐 ⑧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三、资料下载 
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一等国,在春秋时期并国35(—说“30”);鲁是二等国,曾并9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中“鲁庄公十年”一栏云:“齐伐我,为纠故。”这件事在《齐太公世家》中有详细记载,摘抄如下: 
“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佯)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拒)鲁。秋,与鲁战于乾时,鲁公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仇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按:无知弑齐襄公发生在鲁庄公八年(前686年),雍林人杀无知则发生在次年春天,大约此后不久小白就做了齐国国君,乾时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的秋天。接着子纠被杀,召忽自杀,管仲请囚。长勺之战则是此后半年的事。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文章选自《战国策 齐策》。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 
简练生动的语言美 
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借鉴这种做法。 
[参考答案]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3、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析]此题意在进一步加深对本文劝说语言的特点及对这一特点的优越性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参考答案]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4、事例:妈妈发现自家的男孩跟邻居的女孩交往密切,有事没事老呆在一块儿。妈妈心里担心,想提意见。请你替设计一条合适的提法。 

[析]本题旨在触类旁同,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略。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臣妾(qì) 昳丽(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与(shú) 弗如(fú ) 皆朝(cháo)于齐 
C.窥镜(kuì) 期年(qī) 数(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 暮寝(qīn) 时时而间(jiān)进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 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 夫晋,何厌之有? 
4.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6.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能力提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集》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