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浏览次数: 51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3、王小娅优势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四、反馈



第七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是着重于描写植物,描写动物的。古诗《登鹳雀楼》能让我们知道登鹤雀楼时看到辽阔的景物和诗中蕴含的哲理。前两句写景,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示诗人胸襟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青松》这首诗让我们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触景生情,引出后两句,想像雪后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时,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小动物过冬》不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大自然中,丹顶鹤是一种什么动物?它的生活特点是什么?读了《美丽的丹顶鹤》就会明白的。
我们学习这些课文要认真地朗读,要结合插图仔细观察,并展开想像的翅膀,要在脑海中形成各种美丽的画面。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篓习背诵,从中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6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德: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àn。 
3、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范读 
三、理解诗句 
1、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 出示课文挂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入 欲 穷 
指明读上面的字。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尽头 用尽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穷 穷苦) 
3、教学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1、指导书写。 
2、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2、 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 
(4)再登上一层楼。 



17 青松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