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浏览次数: 51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五、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用“动听”说一句话。 
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串 片 只 头 篮 朵 条 
一(  )菊花  一(  )黄鹂   一(  )小鱼 
一(  )小猪  一(  )草叶   一(  )野菜 



练习2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 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蛔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喜滋滋 欢喜的样子 
邻居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  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  欢喜和快乐 
童年  儿童时代 
清波  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二、分析理解。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