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9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6.第8题,可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7.第9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把结果填在括号里。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课题五: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1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引出新课)。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 吨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示大米袋挂图)。
教师:每袋大米重100千克,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袋?那么10袋是多少千克?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
教师:水泥每袋重50千克,见袋重多少于克? 20袋重多少千克?
2. 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 )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5题。
1.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如钢铁、水泥、煤炭等。
2.第2题,教师先说明图意,让学生把结果填在括号里。
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4.第4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5.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画的都是什么东西,然后把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
1.混合运算
课题一: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页上的例1、例2和“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二十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没有括号的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的两步式题,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 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6×4+18   18+4×6
  69÷3-14   50-35÷5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 16×4+6×3提问:“同学们看看这道题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在一个没有括号的式题里,只有乘法和加法,要先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一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一般会这样做。
 16×4+6×4
=64+6×3
=64+18
=82
教师先肯定先做乘法是对的,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这道题的特点,再提问:“这道题与前面学过的乘加式题有什么区别?它有几个乘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彩色笔在16×4和6×3的下面画上横线。)
“它求的是两个乘积的什么?”“求两个乘积的和,就要先算出什么?”(先算出两个积)“那么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吗?”“前面脱式计算的哪一步可以省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第一步的脱式擦掉,并标上箭头,使板书变成,
 16×4+6×3
  ↓  ↓
= 64+ 18
=82
随后教师重述一遍上面的分析:这道题求的是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将此题按乘法同时脱式的方法重做一遍。学生做题时,告诉他们教师画的横线和箭头做题时不必标出。
2.教学例2。
(1)教学例2(1)。
教师:“如果将例1 中的‘+’改成‘-’,你会算吗?”边说边板书出算式:16×4-6×3,让学生试着脱式计算。学生计算后,指名几个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这道题的两个乘法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
(2)教学例2(2)。
教师将例1中的“×” 都改成“÷”并写出算式16÷4+6÷3,让学生脱式计算,然后又将16÷4+6÷3中的“+”改成“-”并写出算式16÷4-6÷3,让学生脱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脱式的。
(3)比较上面的4个算式。
①比较16×4+6×3,16×4-6×3。
从题目上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个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个算式是求两个乘积的和,第二个是求两个乘积的差。)
从计算上看:它们都是先算两个什么运算?(乘法)是同时脱式计算的吗?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无论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还是差,都要先求两个乘法的积,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②比较16÷4+6÷3,16÷4-6÷3。
依照上面两个算式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从题目上、计算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无论是求两个商的和还是差的三步式题,都要先算出两个除法的商,两个除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③小结。
教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的三步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两个积、两个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那么要是求一个积与一个商的和或差,这个乘法和除法可以同时脱式吗?
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第5小题,588÷7-29×2,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道题乘法、除法可不可以同时脱式计算,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从上面的几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求两个积(商)的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乘法和乘法、除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都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3.巩固练习。
做第77页上“做一做”中的题。做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先说出计算步骤,再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这种练习形式学生第一次接触,可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 小题,使学生知道:这道题按图指定的运算顺序,要先算出两个乘法的积,再算两个积的差。然后边计算边在□里填上得数。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做题前先让学生想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题目中的乘、除法同时脱式计算了。对没有这样做的同学要加以指导。
3. 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指名一学生读题,并看图说出每枝铅笔多少钱,每本写字本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计算出买铅笔、写字本各用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最后教师让学生想想求一共用了多少钱从算式上看实际上是求的是两个什么的和?

2.两步应用题
课题一: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第一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上的例1,“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结构,会分步列式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第80页上的复习题。
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做了紫花18朵,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先让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出算式和答案。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如果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并将问题改成“做了多少朵红花?”该怎样解答?
边说边板书出例1,指名学生读题后,提问:
“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做了哪几种花?这几种花有什么关系?谁能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当学生说出“黄花25朵,紫花18朵”时,教师画出表示黄花、紫花之和的那条线段,然后问:“红花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什么关系?表示红花的那条线段怎么画?”(比黄花和紫花的那条线段画短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线段图,

分析数量关系,提问。
(1)根据例题的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红花的朵数吗?为什么?(只知道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黄花与紫花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