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浏览次数: 639次| 发布日期:06-12 12:12:01 | 七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http://www.350xue.com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针对前二节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应具备什么性质?
(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3)(投影)某数的4倍减去9等于3,列出方程,并检验x=2,x=3是不是该方程的解.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回答: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这时,教师还需指出:“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 解下列方程:
分析:利用等式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将其系数化1,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最后还需检验所得的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
(2)(3)(4)略.
(让学生先回答本题,教师追问根据,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方程(1)的解答过程板书.方程(2)(3)(4)的解答过程请三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最后,教师可追问学生,方程ax=b(a≠0)的解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解下列方程:(投影)
(本题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掌握,使之运用得灵活、自如.这样做也为后继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师生共同小结
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师指出:
据是等式性质2.
2.不要把两个方程用等号连接起来.如-x=1=x=1.
3.问题:若a=0,则方程ax=b的解又是什么呢?(思考)
七、练习设计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思考题
解关于x的方程:
(关于x的方程,就是把方程中除x以外的字母看成已知数,解此类问题要注意已知数a,b的取值范围)
八、板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授课内容,本教学过程设计在内容编排上与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稍有不同,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先指出解最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出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把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化归成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这样提出问题和寻求解题方法比较自然;
2.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很多错误,追其根源都是方程ax=b程的求根公式.所以,应先集中讲解一下如何准确、快速的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显然它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仍要求学生进一步重视它,努力把它用准、用熟.

第五十九课时
一、课题 §5.1一元一次方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能利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的概念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ax=b(a≠0)的解是什么?
3.(投影)解方程:
(让学生口答本题,发动其余学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做到一题多用)
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ax=b(a≠0),今天学习把某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最简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得其解.(教师板书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
(二)、师生共同研究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例1 解方程3x-5=4.
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怎样才能将此方程化为ax=b的形式?
2.上述变形的根据是什么?
(以上过程,如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应作适当引导)
解:3x-5=4,
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
3x-5+5=4+5,
即  3x=4+5,
3x=9,
x=3.
(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找多名学生分别口述,教师严格、规范板书,并请学生口算检验)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例2 解方程7x=5x-4.
(此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的教学设计可仿照例1重复进行)
针对例1,例2的分析与解答,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3.将方程3x-5=4,变形为3x=4+5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
4.将方程7x=5x-4,变形为7x-5x=-4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
(-5变为+5,并由方程的左边移到方程的右边;5x变为-5x,并由方程的右边移到方程的左边)
我们将方程中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利用移项,我们可以将例2按以下步骤来书写.
解:7x=5x-4,
移项,得7x-5x=-4,
合并同类项,得2x=-4,
未知数x的系数化1,得x=-2.
至此,应让学生总结出解诸如例1、例2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移项要变号.
(三)、课堂练习(用投影给出)
解方程:(这个练习,应找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自行完成,其间,教师要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鼓励同学间互相讲评,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严格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完成这个练习,并要求口算检根)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然后,教师需指出,采用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后继课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再次强调移项要变号.
最后,教师可引申,若所给方程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括号,我们应如何求出方程的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引出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练习设计
解下列方程:
思考题
解关于x的方程:
(1)ax=bx; (2)(a2+1)x=(a2-1)x.
八、板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授课内容,本教学过程设计在内容编排上与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稍有不同,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先指出解最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出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把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化归成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这样提出问题和寻求解题方法比较自然;
2.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很多错误,追其根源都是方程ax=b程的求根公式.所以,应先集中讲解一下如何准确、快速的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显然它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仍要求学生进一步重视它,努力把它用准、用熟.


第六十课时
一、课题 §5.1一元一次方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并且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解方程ax=b(a≠0),并指出解法根据.
2.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移项时应当注意什么?
3.(投影)解下列方程: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移项应注意的问题和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例1 解方程5x+2=7x-8.
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利用什么方法可将所给方程化为ax=b的形式?
2.怎样移项呢?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得到的下面两种解法.
解法1 5x+2=7x-8,
移项,得5x-7x=-8-2,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系数化1,得
x=5.
解法2 移项,得
2+8=7x-5x,
合并同类项,得
10=2x,
系数化1,得
x=5.
最后,请学生口算验根.
结合本例题的解法1和解法2,启发学生总结出求解像上述例题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它的移项规律是什么.(一般地,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
(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应做适当引导)
然后,教师应指出,习惯上多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有时为了简单也可以移到左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